朱元璋的两个邻居,根据顾恺之的吃甘蔗理论,我们先介绍弱的一方:张士诚。
张士诚,1321年生人,泰州人,私盐贩子,和程咬金是同行。贩卖私盐是暴利,但也是重罪死罪。张士诚的职业决定了他的特点:不怕死、有钱、仇恨元政府。
至正十三年,张士诚在泰州起义,跟他起义的也大都是同行兄弟,他不属于以贫苦农民出身的红巾军序列,这就为他和朱元璋的长期矛盾埋下了伏笔。
最艰苦的战役——高邮之战
至正十三年,张士诚连续攻占泰州、兴化等地后,在高邮建都,称诚王,国号大周,以天祐为纪年。
张士诚的王位还没坐热,元朝就派脱脱率百万大军打过来了。此时,私盐贩子张士诚表现了他的勇气和决心,他和弟弟张士义、张士德率军坚守柔弱的高邮,竟然抵抗了百万元军三个月之久。正在张士诚强弩近末的时候,元朝内部出现问题。因为奸臣谗言,皇帝担心外面的将军造反,限令立刻回来,于是脱脱撤军,元朝在望的胜利功亏一篑。
高邮一战,张士诚名扬天下。接着他又乘胜攻克了江苏、浙江的富饶地区,富甲一方。
朱元璋对张士诚的评价是“器小”。的确,他是一个小胜即满,小富即安的人。张士诚虽然没有大志向,却也是个好人,他免除了江浙一带的赋税,江浙一带的百姓受了很多的恩惠,纷纷为他修建祠堂。但过于宽大和无主见,使他无法成为枭雄,只能做一个豪杰。
我们再来看一下朱元璋的另外一个强邻——陈友谅,他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徐寿辉是陈友谅原来的老板。徐寿辉,湖北罗田人,布贩,罗田第一美男。至正十一年,刘福通经过他的家乡,徐寿辉受其影响,对元的积怒爆发。他先是找了两个帮手:铁匠邹普胜、和尚彭莹玉,宣传明教几个月后在大别山起义,一举攻克罗田。他是红巾军的支流,最终定都浠水县城,取一奇葩国号“天完”。徐寿辉虽然地盘小,排场却很大,元朝的机构他都有,军中人当官的几率空前高。他封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
就在这时候,一个写了一手好字、相貌不凡的浠水人,参加了他的队伍,这个人就是——陈友谅。
厉害的陈友谅
在元末起义军中,很多领袖都没禁住元朝糖衣炮弹的攻击而被招安,即便是朱元璋也曾与元政府暗通消息,只有陈友谅,从头到尾反抗元朝外族统治,敢作敢当,坚持到底,端的是一条好汉!
陈友谅,1320年生人,沔阳(湖北仙桃)人,渔民,在县里干过文书。徐寿辉的队伍经过他家乡的时候,他参加了义军,并很快得到了徐寿辉和丞相倪文俊的信任。
至正十三年,元军围剿徐寿辉,攻破国都浠水,彭莹玉战死。徐寿辉幡然醒悟,开始整顿军队反攻,后于汉阳县城重新建都,国号太平。徐寿辉整编队伍的手法着实荒谬,每个士兵背后写一个“佛”字,说这样可以刀枪不入。上战场前,他的士兵都要念经,搞的元军莫名其妙,还以为遇到了和尚。
徐寿辉虽然无能,他手下的将领们却都是一等一的名将。最有名的是四大金刚:邹普胜(总司令)、丁普郎(狂人)、赵普胜(双刀无敌)、付友德(从来没打过败仗)。此四人带领部队横扫元朝军队,创立天完政权。
在徐寿辉的队伍里,是很讲兄弟义气的,但也有例外。丞相倪文俊自恃博学多才,对除了长得帅,一无是处的徐寿辉很不满,企图暗杀篡位,不想被人捅破,事情败露,只好从汉阳逃往黄州,投奔陈友谅。
倪文俊曾是陈友谅的领导、提拔过陈友谅,算是他的师父。但他没想到陈友谅是一个心狠手辣、胆大妄为、把义气当狗屎的人。陈友谅是最低等的渔民出身,因为吃住都在船上,身上总有挥之不去的鱼腥味,从小饱受别人的歧视、唾骂。后来虽然努力读书,在县衙找到了一份写文书的工作,但这份工作也没给他带来尊严,人们依然看不起他。偏执的陈友谅认为,要改变命运只有靠自己,只有爬到了权力和地位的最高点,那些看不起他的人才会低下头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信义和忠诚在陈友谅的心里是不存在的。
在黄州,陈友谅热情接待了倪文俊,为他准备了房间和换洗衣服,陪他谈话。倪文俊感到很温暖,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于是把内幕和盘托出,且越说越气愤,还流下泪来。陈友谅平静地看着他,问出了关键的一句话:
“赵普胜他们怎么样了?”
倪文俊听了,更是悲从中起,恨声道:“他们都是徐寿辉的死党,不过,我们联手一定能打败他们!”
好了,这就够了,不用再问了。
一天后,汉阳的徐寿辉收到了陈友谅快递给他的倪文俊的人头。
延伸阅读
十八条扁担起义:买卖私盐,没办法光明正大地上门收钱。正因如此,一些会占便宜的有钱人家,长期地用盐不给钱,全“记在帐上”。再加上盐场兵员邱义经常索贿,张士诚终于不堪其扰,率亲弟三人,盐友十四人,成立了一支由十八人组成的临时武装,殴死邱义后,前往各路财主家要债。有些富户集结护院、组织反击,或被起义军所杀,或被赶下海溺死。这段故事,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十八条扁担起义”。
彭和尚:彭莹玉,袁州(江西宜春)慈化寺僧人,至元四年与其子弟周子旺起义,后周子旺牺牲。至正十一年跟随刘福通,为徐寿辉军师。生年不详,卒年一说是至正十二年杭州战死,一说至正十三年瑞州战死。后教徒尊称为彭祖,时人谓之彭和尚,因勇猛无匹,在小说《倚天屠龙记》里被改写为明教中的武功高手。
元政府的重大失误:高邮之战是元末农民战争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元军丧失了对农民军的优势,元政府转而依靠各地地主武装对付义军。而各地义军利用元军的大失败,重新壮大自己,原已处于低潮的起义开始转入高潮。
顾恺之吃甘蔗的理论:顾恺之是晋朝最著名的画家。顾恺之爱吃甘蔗。他每次吃甘蔗,都是先从甘蔗尾吃起,慢慢才吃到甘蔗头。这正好和一般人的吃法相反。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吃,顾恺之回答说:“这样吃才能渐至佳境呀!”这里的“渐至佳境”,是指“越来越有味道”。现在常常用“倒吃甘蔗”来形容事物“渐渐进入美好的状况”,就是从顾恺之这件趣事开始的。
“红巾军”:红巾军起义是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颍州。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又因其烧香聚众,亦称"香军"。1355年——1363年,刘福通在亳州(今安徽亳州谯城区)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原属红巾军的朱元璋独树旗帜,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年号洪武,国号大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