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云
我不信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制服不了你,这是自以为是的成年人面对熊孩子无奈中透露着强势的思维。其实,你还别说真正能够最终制服孩子的不是很多,如果只是赢了孩子,那么矛盾和问题随时都可能会爆发,时间越长,积蓄的势力就越强。所以赢得孩子才是关键,赢得强调的是心理的认同。任何不以达到心理认同为目的的教育都是短暂的,用武力征服的教育,维持成年人的征服欲还行,从长期来看效果微乎其微。
说白了,教育工作者分为两种,愚痴型和智慧型。愚痴型简单粗暴,教育时更看重孩子的动物性,这个也倒没有错,错就错在一直看重动物性。智慧型的恰恰相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社会人,充分理解了孩子的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他们明白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一定是丧失信心的孩子,他感受不到归属和自我价值。一是智慧型的教育工作者,这里主要指家长和老师,他们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感为出发点,当一个孩子的思维体系里面有了利他的思维,之后有了利他的行动。此刻可以大胆的说,孩子成功了一半。
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特别重要,也尤其艰难。阿德勒的观点是,“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能做的事。”引导孩子养成一个理念,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往往现实生活中那些“超级爸爸”“超级妈妈”“超级老师”等等,他们包揽了一切,这只会让孩子认为这个世界都会为他服务,从而养成更大的自私。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我的父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家”。当我上小学一年级那一天,他就教会了我做饭做菜。曾经在农村的日子,上山干活是家常便饭,几乎所有的农活都会做。当时同龄的孩子都可以在家里以做作业的名义闲着,我父亲从来不会让我用做作业为借口,耽误上山干活。甚至有一次发烧,他就叫我去田里面栽秧,那个时候我恨死了他,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我觉得他是天下最狠毒的人。今天看来从责任感的角度来看,他教会我的是一生的财富。
在班主任生涯中,我借用了《了凡四训》功过格的理念,制定的每日一善和每日一省。善指的是所做的好事,为别人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省指的是不足的地方,以及明日的修炼方向。我渐渐的发现,能够正确理解其中理念的同学,自我反省能力都非常的强。他们犯错之后,开始会自己来找检讨纸,自己写好检讨交在我的桌子上。我想这从小处来讲,这是对自己的责任。从大处来讲,这是对社会的责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长的路上充满着崎岖坎坷,成败得失,痛苦幸福掺杂在每个人成长的每个阶段。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把犯错当成学习的好时机,自我接纳,自我原谅,自我反省。施以尊重,施以同情,施以建议,最终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归根结底是他自己赢了自己,他培养起来的责任感赢了自己。
案例: 小牛同学成绩偏差,上课就爱打瞌睡。但他干劳动却是一把好手,安排他做的事情皆能够做好。他经常会帮助同学,他作为劳动组的组长,当自己的组员做不好,他会主动承担。有一天班里来了一个新同学,他第一个教人家叠被子,帮人家搬物品。这就是他成长的契机,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成为学霸,学霸毕竟少数,更多的需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可以这样说,小牛赢得了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9867/cf48b975cf07f615.jpg)
2020 5.6 23:3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