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看见,捉迷藏游戏居然还有吉尼斯世界纪录。
天,可真让人想不到。那就是说,外国佬幼时也喜此游戏。
“捉迷藏”也叫“藏猫猫”,据说在北京叫“藏(老)蒙儿”或“藏老闷儿”。而在敝乡山西晋南叫“捂捂躲躲”,意思是有被捂住眼睛的,有瞬间躲起来的。
现在的小孩子大概是没有玩此游戏的机会了。为啥?盖彼时家家户户孩子多,家家户户兄弟姐妹三四个四五个那是常态,儿女共七八个的也不在少数,一个一个只差一两岁;连个电视也没有,收音机倒是有了,但仅限于极个别有钱人家,更无现在多如牛毛的托儿所,学前班和辅导班什么的。如此一来,于天性顽皮爱玩的男孩子就只能放养了。白天能回来吃饭,晚上赶十一点左右回来睡觉就可以,娘老子匆匆忙忙间瞟一眼,小家伙还活蹦乱跳着回来即可,即便额上被划拉了条渗血的口子,手上被刮破皮了,那都不算事儿,父母根本不会过问因啥引起。女孩呢当然须多加保护一些,一般会被当妈的圈在家,而只有本村或邻村放映电影,好几个女子结伴在一起,也会被放手一把,临走前还叮咛再三。当然,“捉迷藏”天生就是男童们的游戏,女孩子玩的话,远不如男娃娃间的酣畅淋漓。
而现在的小男孩呢,每家一个,呵护太多,老被圈养在家里,个个都是未来的社会精英,连小朋友都没个,要玩就玩玩具,就别提玩那种疯疯癫癫,释放天性的游戏了。
“捉迷藏”主要在冬天的晚上,从吃罢晚饭到夜里十一点左右,两个多时辰儿吧,够玩个尽兴了。天黑也没路灯?没关系的,要到就是这种黑漆漆,伸手不见五指的劲儿。
游戏开始,先选一个“主”。“主”一般由年龄相对大点,相对受大家信任的孩子来担当。其主要职责就是当除了被捂住眼睛者外的其他孩子躲藏时,“主”必须结结实实捂住后者的眼睛不令其能够偷看到,更不能作弊比如悄悄透露藏身者所去的方向和位置。就像一场体育比赛,如果失去了公正规则,比赛自然就进行不下去了。
那谁该首先被捂眼睛进而去找寻他人呢?也简单,“猜猜猜”也就是锤子剪子布来决定,那是普天之下最公道的输赢对决机制。
对了,还有个规则就是,当“主”吆喝:“都藏好了吗?”每一个人都答一声“好了。”然后被捂者被放开开始找人。寻者大多咋咋呼呼,意在引诱藏者暴露自己的位置;而藏身者则努力噤声,不产生响动。寻者就喊:“某某,看见你了,你跑不了啦”,那多半是瞎咋呼,在使诈,千万镇定就是。与其说是找人,还不如说是“逮人”,如果藏身者能够快速冲出来回到“主”身边(挨一下“主”的身子为准),那就算是成功逃脱,取得了本局的胜利。而逮人者只要逮住其中一个,就算赢了。下一局由被逮住的那个倒霉鬼充当被捂眼睛的逮人者。
地界屁大的一块地方,孩子们各自的家就住在跟前,故而大家对其中可藏身的角落都十分熟悉,基本都在门后,黑咕隆咚的房屋转角或附近人家的草厦柴堆里。那剩下就看谁手脚敏捷,谁腿脚快了。这是大部分孩子的对应策略。
但有的孩子偏不走寻常路,或者叫坚持“捉迷藏”里“藏”的真正要义,禾草地里藏龙身。其中有的会很麻利地爬上近在咫尺的一株老槐树上,或攀至矮墙头,令找者意想不到;还有的更绝,神不知鬼不觉悄悄蜷缩与“主”的背后,逮者压根儿想不到。
而如果经过苦苦寻找,藏身者就是迟迟不出现,逮人者也翻来覆去无法逮住对方那怎么办?那就来一招绝的,大喊道:“某某某,你再不出来就不玩了,嗯。”以逼迫对手现身。
参加游戏的孩子啥人都有,有那种故意给你看见但你就是逮不住,借机耍弄对方,显示自己高超的躲闪功夫的;有那种被逮住后耍横,坚不认输的,要不就打架的主儿;也有那种暗地里“买通”“主”进而非法获取相关信息的.......总之什么都有,极类似眼下生意场上的波诡云谲,怪招频出。记得有一位小伙伴胆子奇大,游戏一开始,他一哧溜爬到附近人家的一间柴厦里最角落处的一副白茬子棺材板上,舒舒服服躺在上面,像躺在一张小床上一般舒坦。逮人者喊:“某某某,你应一声,要不就不找了。”这某某某于是学猫叫回应一声。到了后来,所有人都知道某某某就在伏在白茬子棺材板上,但就是无人敢近前,棺材那东东多瘆人哪,小家伙够胆大。
在敝乡,老人们习惯在自己远未到行将过世的年龄里儿子就备好棺木,那是自己未来的最终归宿,瞅着歇心。久而久之就成了敝乡儿子们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问题是寿枋(装进死人后才叫灵柩)做成,即便是白茬子,搁家里也太碍眼太吓人了,故而一般人家就将其搁置在自家柴厦的角落。堆满柴火时看不见,冬天柴禾少了,便露出来吓唬人的真面目来了。
这位不惧的小伙伴,长大后兼职风水先生,说白了就是专门给人看墓地的。哈,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还真没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