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想,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对待生活。
大部分人大多时候,习惯用世俗的、俗成的、默认的逻辑方式理解生活,也习惯把自己放在一个世俗的评价体系里去对照。小时候,够不够乖,长大的过程,够不够听话,工作了够不够上进,有没有出人头地,成家了够不够贤淑等等,而很少思考所有这些定义的标准,是怎么形成的,是站在谁的角度定义的,只是把自己塞入到这样一种评价模式里,为了加入到光鲜耀眼的人设行列里,像捏一块黏土一样捏塑自己,有的人很享受这个的捏塑的过程,乐此不彼;有的人心身俱疲,叫苦不迭,重复的脚步却未曾停止。
那么,生活具象中那个捏塑的自己,是自己想要的样子,还是别人希望的样子?为了成为这个样子,那些忙碌,那些掩饰,那些隐忍,那些虚假,那些痛苦,我们有没有认真的注视和考量,是否值得呢?
我们要不要,有没有过一个真正的自己,一个能对自己坦诚坦然的自己呢?
是不是,那个真正的自己,已经被自己遗忘了呢?
是不是,那个按世俗捏塑的自己,日复一日,装腔作势地重复着努力学来的所作所为,然后也塑造了我们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呢?
唉,我们自己,那个原本的自己哪里去了呢?我们对待生活的样子是自己欢喜情愿的吗?
生活,我们自己的生活,需要的是包装,还是回归呢?
人这一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此刻,回望我们在生活中的模样,欢喜也便罢了,若看着自厌,那就不要再勉强。别忘记,这辈子其实很短,短得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