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中,有一个专门的板块是介绍“漕帮旗帜”的。介绍很简单“古代漕船队由不同的船帮组成,不同的漕帮有不同的旗帜。旗帜是漕帮的标识,各漕帮的旗帜颜色、装饰图案、旗杆头木雕、雀杆形制、附属飘带等都有一定区别,五彩缤纷、鲜艳夺目。”
可惜这里并没有展出漕帮旗帜的实物,汇编在一起的旗帜也是黑白的,16面旗帜分属6个漕帮,除了有2面是方形的外,其余14面都是三角旗。我查了一下资料,漕帮以“江淮四”(在江苏二十一帮以内)为首,那么展出第一组旗帜,也就是前4面该属于这个组织,而图中的4个字从上往下读是“泗淮江旗”。另一个有名的漕帮叫“兴武六”,而第三组旗帜前的3个字从上往下读是“六五六”。咱们就不再去管这些漕帮究竟叫什么名字了。
据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中记载,江淮四头帮在无锡兑粮,对这个漕帮的旗帜有一段精彩的记载:“平常打八卦旗,初一十五打杏黄旗;进京打黄色龙旗,出京打淡黄色凤旗。金顶金丝盘龙桑枝雀杆,上红下黑,三道紫金箍,清门锡壶顶,阴阳紫金锁,如意头子,刘海戏金钱,双披红花,顶四飘带。”
船上挂旗,无非为了识别,以单纯易识为尚,为何一艘粮船,挂旗要有那么多花样:平常一种,朔望一种;进京一种,出京又一种?旗子及旗杆又有许多附属设备,又何以要如此讲究?因为各样的旗子,有各样的涵义,各种旗子互相搭配,产生了更新更多的涵义。这些旗子的作用,就如近代军舰上的旗号或旗语,是一种通讯的设备;而所以要有此设备,或者是为了军事上的目的。
看来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往往背后都有大深意,我们也要学会留意生活,多加思考,让自己不断丰富和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