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加馨主题第四期“学费”征文活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98794/a7e44ac97e99e88b.jpeg)
居委会的邓大姐最近来得有点频繁,不为别的,为一个孤儿上学寻亲的事儿。台长给她解释了好久,我们电视台里没有水滴筹之类的节目,还是去相关机构求助更靠谱。
可是,怎么解释也解释不通,邓大姐也是个认死理的人,台长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便想采取“踢皮球”的方式,把她给踢来了节目组。
其实我也很怕接待邓大姐,她来来回回上咱电视台来了好多趟,搞得全台上上下下都认识她了,都知道她是个热心肠,也知道她其实是真心想办好事,但筹学费这事儿,还真不是咱们这情感节目能办的。
“别担心,先应着,实在是不行,就请她上情感节目也行,只要她那事儿有看点。”
节目组组长如是说。
我只好硬着头皮接待了邓大姐,装模作样揣了个笔记本,没事儿假巴意思写写画画,努力让自己看上去认真一点。
邓大姐则像找到了倾诉的对象一般,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这事儿其实并不是邓大姐的事儿,而是热心肠的邓大姐关注了十几年的事儿。
在邓大姐那居委会所在的辖区内,有三个拾荒匠,老祝、老孟、大喻,三个人有没有亲戚关系这邓大姐说不清楚,这三人的关系不错,因此邓大姐以及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都自动默认他们是亲戚。
十六年前的那个夏天,气候异常炎热,三个老汉在整理垃圾分类的时候,听见了一阵哭声。三人翻遍了垃圾桶,最后在一个相对较空的垃圾桶里,发现了一个刚出生没几天的新生儿。
这是个漂亮的小姑娘,除了浑身上下被蚊虫叮咬的包块以外,没有半点病痛。老祝把孩子抱回家,嘱咐媳妇儿给孩子洗干净澡,喂饱牛奶,裹上干净的毛巾,便抱着去居委会找邓大姐帮忙去了。
邓大姐一看,哎哟个乖乖,好一个粉嘟嘟的小姑娘,吃饱之后就睡着了,老祝抱着走了一路也没醒,模样甚是可爱。邓大姐一边埋怨着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又不是有病有残疾的孩子,连脐带都还没掉怎么就扔掉了……一边念叨,一边帮忙找民警查监控,却没找到任何的线索。邓大姐提议把孩子送去福利院吧,老祝却舍不得,说孩子带回家养了半天有感情了,老两口也没孩子,就由他们带着吧。
这也不失为一个方法,邓大姐心想,老祝老两口虽没啥文化,不过老祝靠拾荒捡废品过活,老祝媳妇在家政公司里打工做清洁工作,老两口要养个小女娃也不算什么问题,也就赞成了。
哪知道没过两年,老祝媳妇竟因病去世了。
邓大姐又记起了当初的那个小女娃,心想老祝一个大老粗老头子可怎么带这么小的娃儿,于是便又上门去走了一趟。
这时候小女娃已经两岁多了,虽然还说不清楚话,但和老祝异常亲。邓大姐再次提起,劝说老祝他自己年龄也大了,要不还是把孩子送福利院吧,老祝依旧没有同意,依旧希望自己来养这个孩子。
他说,毕竟养两年了,孩子又特别的乖,特别的懂事,舍不得啊!他们哥仨都舍不得啊!
于是,从那时候开始,老祝、老孟、大喻,三人便开始一起养育这个小女娃。
邓大姐看看这乖巧的孩子,也不忍心拆散她和她的大爸二爸三爸,于是留下了一些家里孩子们的旧衣服,再三叮嘱道,有麻烦的话,一定要记得来居委会找自己!
三个老汉也挺倔强,又过了五年,愣是没去居委会麻烦过邓大姐,反倒是热心肠的邓大姐,经常带着同事们拿的旧衣服旧玩具去看孩子。
直到孩子七岁,该上学了,三个老汉才找到了邓大姐帮忙,说,孩子该读书啦,可是哥仨都没啥文化,约等于大半个文盲,不知道该怎么办呀!
惦记着孩子的邓大姐连连点头,拍着胸口保证,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三老汉一听,孩子能有书读,那当然好啊,学校不怕远近,只要能上学,再贵再远都愿意!
“贵什么!”邓大姐笑道,“义务教育,免费!”
于是,邓大姐便带了孩子去随迁子女子弟校报名,只是距离稍微远了点,学校要求家长每天按时接送。
只是,孩子叫什么呢?邓大姐只知道三个老汉成天“小宝”长,“小宝”短地喊着小女孩,压根儿没有给孩子取大名啊。
“邓大姐啊,”当代表来请帮忙的人还是老祝,“我们三个大老粗,除了认识纸币面上那些字以外,真不认得多少字了,能不能麻烦大姐帮忙,给孩子起个名啊?”
孩子已经七岁了,从捡她回来,到现在上小学了,整整过去了七年的时光。
于是邓大姐便给孩子起名,时光,祝时光。
我听罢,心想,三个拾荒匠养一个弃婴的故事,上情感类节目可能缺乏点什么亮点,又不能制造点诸如“三个爹抢孩子抚养权”的狗血情节出来,是不会有爆点的。邓大姐马上就急了,使劲拍了我两下,说,“如果只是他们三个老头子养娃这么简单的事儿就好了!”
养育养育,不仅得养,还要教育。在邓大姐的劝说下,三个老汉把祝时光送去了子弟校,每天一大早,三人就轮流等着拾荒用的三轮车,骑个好几公里路,把祝时光送到学校门口;每天放学的时候,又风雨无阻地在门口等着她。
这一来一回,父女四人走了六年,幸运的是,祝时光是个好姑娘,没有因为爸爸们骑着三轮车来接自己而感到自卑,而是一直保持着品学兼优的状态,小升初之后,她的中学校距离家更近了些,她和爸爸们商量,放弃了住校的打算,节约一点生活费。三个老汉捡了了一辆奇形怪状的自行车,修了修,骑起来叮叮当当浑身都在响,不过还算牢靠,每天早上、晚上,祝时光就骑着这辆响个不停的自行车上学、放学。
这一骑,又是三年。
初中毕业的那天,祝时光兴高采烈地领着自己的高中录取通知书回到家,可是爸爸们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为啥啊?”我问,“有一个品学兼优的闺女不好吗?重点高中啊,好多孩子被鸡多年却想去去不了,这祝时光自己就考上了,还录取了!为啥不高兴?”
邓大姐喝了一口水,拉着我的手说,“高中啊,不属于义务教育啦,一学期的学杂费快顶她半年生活费了。”
我掰着指头数了数当下重点高中的平均收费标准,看来是我太高估三位大叔的家庭状况了。
“姐,我跟你说,”我规规矩矩地给邓大姐又倒了杯热水,“要不,您上教育频道看看?毕竟这高中学费什么的,也不归咱们情感节目管啊!”
“不,高中学费也不归教育频道管啊!”邓大姐摆手道。
“那,您这来咱们这情感节目,筹不了学费,难道是要寻亲?”我也无语了,我实在是想不出邓大姐这事儿还有什么别的亮点可以上的,更别提筹学费这类话题了,观众最讨厌你坐在镜头前张口闭口谈要钱的事儿。
“我是这么合计的,他们只是想要寻亲,找到时光的亲爸亲妈。”邓大姐接着说道,“我说可以请他们一起帮忙负担一下学费,几千块钱对于他们三个爆烟子老头来说是难事,但是如果分摊的人多了,是不是就会相对轻松一些?”
我无语,这孩子十几年前就已经被他们扔掉了,十几年后难道他们就愿意掏自己腰包来交学费么?
“说实话,老祝他们身体都不咋地,说不定哪天就跟祝家嫂子一样,两腿一蹬了。但他们放不下时光,这么好的孩子,舍不得啊,他们会一直养着这孩子,直到她独立工作为止!一个十六岁的姑娘就一点初中文化,出去又能找什么活儿干?我说,姑娘家就是应该多读书,以后哪怕打工也能找一份体面的活儿干!我们只是希望时光可以得到亲爸亲妈的关注,不会去打扰他们现在的生活,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将来为他们养老都没问题啊!”
我好像没有刚才那么无语了,邓大姐说得对,他们三位大叔说得也对,但是上节目就能找到祝时光的亲生父母吗?就算找到了,他们未必能慷慨解囊来相助啊。
“大姐,听我一言,”我说,“我也很同情时光这个小妹妹,但是我觉得你大概高估了我们节目的影响范围,这样吧,我给领导反应一下,要不,我们一起为小姑娘捐个款什么的……”
“可是,你们不是本市最受欢迎的节目吗?”邓大姐说得快哭了,“如果连你们的影响力都没有用,那我去别的地方又有什么用?就给我们上个节目吧,哪怕只有五分钟,让我们把情况说明清楚,都不行吗?”
我很犹豫,我觉得这原本应该是一个很有亮点的社会新闻,可是,就算成为了有爆点的社会新闻,就真的能找到时光的父母吗?
我决定先去给节目组组长汇报一下,孤儿寻亲的事儿常见,领导恐怕不接招,但一个孤儿被三个爹宠爱着,是不是可以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为了这个话题,节目组的牛鬼蛇神们各显神通,七嘴八舌地聊了五分钟,组长觉得,就本节目的定位而言,剧情狗血才能戳到观众的痛点,才能赚够观众的吐槽;光是一门心思想做好事,为祝时光这孩子寻亲、筹学费,没准儿观众会觉得这就是一群忽悠人的骗子,动动手指,换台了。
临散会时,组长不忘补充了一句,本节目的狗血内涵可能不适合这个事儿,做深度报道可能会更适合,毕竟像老祝他们哥仨这样的好心人,是值得赞颂的。
我觉得我应该去看看故事的主角,那个小女孩,祝时光。
如同邓大姐所说,祝时光是个漂亮的小姑娘,生得亭亭玉立,即使穿着不合身的旧校服,依然挡不住是个小美人,十六岁了,身高已经赶上邓大姐了,和她三位爸爸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望着这个沉浸在幸福中的小姑娘,我也不忍心问太多关于寻亲的话题,她有她的家人,有爱她的爸爸们,还有关爱她的邓阿姨,在她的世界里,幸福就是关爱她的人在一起。
我决定了,做个深度报道,争取再把领导给收买了,做成全媒体联动。
至于我们自己节目组的狗血寻亲节目,那还是得做的。于是,三位大叔跟着邓大姐一起,来到了演播室,那天我千叮咛万嘱咐,说小时光就别来了,毕竟孩子还未成年,就别公开亮相了。
可时光没听我的话,她还是跟着爸爸们来了,没上台,悄悄躲在摄像机的后面,一边听着爸爸们和邓阿姨的话,一边悄悄地流泪。
当天的节目收视率一般,但深度报道却在网络上引起的讨论度却出乎想象,融媒紧接着推出话题“三个拾荒匠抚养弃婴”得到了很高的热度,甚至有人直接把电话打来电视台,希望能给小姑娘捐款供她读书。不过,引起热度话题虽然是好事,但也会间接给他们父女四人造成麻烦。我只好又找到邓大姐,商量着应该怎么办。
小时光的学费看似不用担心了,但是,直接这样接受捐款的话,三位大叔又过意不去,他们的心里头还是惦记着宝贝时光的亲爸妈呢。
“万一,时光的亲爸亲妈条件跟他们差不多,根本就拿不出学费来,惦记着又有啥用啊?”我摇摇头,对邓大姐说道。
“你以为,老祝他们哥仨当真只惦记着学费啊?”邓大姐笑道,“我说过的,他们年龄大了,不知道自己哪天就两脚一蹬,丢小时光一个人孤零零的,他们啊,就希望能够给孩子找到亲人,起码以后,能有个伴儿!”
“那,那学费这事儿……”我懵圈了,“够吗?”
“学费这事儿,他们哥仨在努力赚钱,时光也在利用假期送外卖、送快递兼职,我们居委会和学校也在积极地帮他们想办法,所以,即使没有好心人和她的亲父母的资助,应该也勉强够了,剩下的,就让时光自己入学之后,好好地努力去赚奖学金吧。”邓大姐笑道,拉着我的手笑道,“在你们电视台播出之后,市上的领导关注到了老祝他们这件事,正准备好好地嘉奖他们呢!”
后来,我和邓大姐一直在关注着小时光,一直看着她高中毕业,步入大学,步入职场。尽管当初的寻亲并不成功,但小时光一点儿也不遗憾,现在,她正好好地孝敬着养育过自己的三位父亲,享受着属于他们一家人的天伦之乐。
本故事根据真实的事情改编。
多年之前在一档叫《下一站幸福》的节目里,看到三位残疾人兄弟为养女寻亲,并与孩子父亲相认的故事。多年过去了,虽然不知道小女孩和三位养父现在的生活怎么样,但还是期望好人一生平安!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98794/c882b3f81db1705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98794/eadd7506f600deb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98794/e1e8dcb8ad0fc48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