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调查发现,很多的成功者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
他们每天重复着同样的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例如,每天坚持看看书,坚持体育锻炼。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同样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就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包括健康的饮食,合理的作息,适当的体育运动。
身体如此,我们的大脑同样也是如此,如果养育方式不合适,大脑的发展就会收到制约,发展速度就会缓下来,影响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
全脑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孩子养成左右脑协调平衡互动的全脑思维习惯,只有养成习惯,孩子的学习高效性,思考问题的优质性才能永续发展。
全脑教育的目标,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单纯地提高学习能力,而是要提高综合学习力和孩子完善的人格品质。
全脑课程如何才能真正在孩子身上起到应有的效果?如何让家长从内心认识到全脑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配合全脑训练计划?这才是最关键的点,只有家长意识到,并且积极配合,效果才会更快、更好地展现出来。
一个家庭中,父母不发生改变,就不能有效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如果没有一个优质的家庭生活环境,孩子的人生很难发生最大的改变,哪怕接受了再多的培训。
谈到家庭教育,我们不得不谈及其中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这句话常常被家长和学校挂在嘴边,逐步发展成为了打着爱的招牌伤害孩子的教育格言,教出来的孩子弱不禁风且忤逆不羁。
误区二:迷信满足教育、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等方法前些年赏识教育、激励教育、不体罚教育等等教育方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国内的多数孩子是在父母或是祖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成长环境和西方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并不能一昧地照搬,最后只能造成孩子缺乏规则感,计划性偏弱的现状。
误区三:“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关于原生家庭的说法,本身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这个理论经常被心理学家们使用,把很多问题归因到父母身上,我在有时候也会借用这个方法解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忽略了一点,在《积极心理学》中,关于正面理解的作用会比单纯地批评要好的多,尽可能地从正面去分析,去提出正面的建议往往会比单纯的批评会更有效。
影响孩子自身的原因存在多样性,客观分析,往往会得出更有效的建议或解决方案。
误区四:困而不学,总想着把问题推给别人解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将是孩子终生的老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榜样,所以,家长学习改变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只有家长重视起来,孩子才会在学习中更加投入。
全脑教育,属于基础性教育,刚开始的训练会稍显枯燥,但只有打好了基础,才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现出相应的效果。所以,前期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
童教全脑开发,
强调的是左右脑的平衡并用,
最大限度开发人的潜能,
实现高效学习,
从而帮助孩子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全脑开发师资课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