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难回想起,2017这一年究竟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某个时间想起来某件事,都以为离自己已经非常遥远,然而其实不过发生在上半年而已。旧历年底还远,竟然能够在家度过一个完整的腊月,这是自上学以来从未有过的体验。小伙伴们大多数还没回来,灵溪的街道也比往年更加冷清,只有银泰里挂着的大红灯笼提醒着我们,怎么还不出来聚餐花钱啊。这是一篇迟到了半个月的年终总结,避开了所有发总结的高峰期。
“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我昨天的生活的冷淡抄袭”,司汤达的句子有点扎心,因为一年当中不知多少天,都是对往昔的重复,在回顾的时候发现真正能留下痕迹的日子,应该甚少。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童年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时光漫长,是因为大多数事物对我们而言都是新奇未知的,由这些密集的点连接而成的时间轴,就会在脑海里显得格外漫长,长大以后,日复一日的生活是如此相近,所以我们的大脑常会把它们合并起来,由此,时光飞逝。
我不太适合写手账,一来缺乏恒久的耐心,二来总是害怕下笔之后就把本子毁了。后来自己画了个表,一周一张A4纸倒也方便轻松。这一年,就在这五十页里面了。
一月
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在家的日子总是悠闲自在,就像现在一样。走亲访友,看遍贺岁档的所有烂片,乐此不疲。
加入印记也有一段时间了,一月的印记还没迎来它爆红的时候,身在运营组,平静地干活,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当时的粉丝量我记不太清楚了,操作后台的时候看过一回,以“万”来记,但应该还没破十吧。
后来大约四月份,我想很多人都被一篇文章刷了屏,讲述的是川大玻璃杯的故事——《你说你有点难追,我就摔你玻璃杯》,这篇文章,就出自印记。boss的无心插柳,反倒撞上了一夜爆红这种事,后台粉丝数量120000+。现在的印记有140000+了。其实这篇文章应该有其迎合当下推文热点传播的一些道理在其中,但此后我们再想模仿,再也没有这样的效果。
二月
提前返校,为了大骨班的活动。虽然也曾抱怨在家的时间短了一周,但现在回头会感觉,大骨班很好,老师花了很多力气在我们身上。我觉得我们所有人都要感谢漆老师。其实很多事情前后都是有关联的,只是当时的我们未曾发觉。
和大骨班的小伙伴们一起去骑行,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天气很好的周日,当时ofo和摩拜还在抢占市场份额,那天全部的共享单车都是免费骑行。我们从学校出发,绕了北京三环一圈,50公里。这是我骑过最长的路了,回到学校那一刻要累倒,但是很开心,也直接让我对北京的地理建立起了一点概念。
三月
大二的第二学期,多线路开工。专业课的数量变多,辅修仍在继续。即使心思并没有完全在学习上,也抵不住课业带来的压力感。有的课,事情很多,知识没学到一点,倒是变着花样的耗时间,写剧本、拍戏;有的课,光靠课本知识难度和老师的严厉程度就让人感到害怕。贯穿整个学期的作业、小组作业、pre,就不用再提,大学的必经之路,谁还不会做几个ppt呢。上学的日子就是这样普通,适应了中青院这个地方之后就觉得它成了自己的一个舒适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在这个范围内不论怎么折腾,心里总是有数的。而很久之后我才深切感受到在大学里面学到真正的知识的那种痛苦而又酸爽的感觉,不过,这又是后半年的事了。
新学期,学生会部门的志愿活动和讲座依旧继续。
四月
四月,趁着清明假期我们寝室一起去了一趟青岛,自由行,前后一共5天。市南区的缓慢而悠长的时光,海风,栈桥,安静的民居,并不算很贵的物价(看网上也有人说贵的,我觉得我可能是在北京待久了所以并没有感觉),让我这个没钱的温州人萌生了一种赚钱赚够老了以后在青岛买房安居乐业的想法。
四月从青岛回来之后的那周去了北大参加社会学论坛。去过北大很多次,基本上都是去找小伙伴玩的。去参加社会学论坛那一次,虽然时间就两天,但是让我有了很多的感受。“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梅贻琦这句话到了后人口中成了一些普通学校自我安慰的名言,可是这后面还有半句,“有大师之谓也”。很多人眼见做不到“有大楼”,便拿前半句来慰藉。现实是,“大楼”在现在这个时代不仅仅是指楼多高大,而是资源的倾斜。资源、平台、学者大师、真知灼见,这才是大学,然而这几个要素其实都是相互关联的。一所好的学校,是会令人心驰神往的,这种向往跟高考的时候被老师家长要求考个好分数去个好大学不一样,是一种氛围上的感染。
四月的同一个周末,去考了英语竞赛。去年报了名交了钱最后没去,这次没有弃考的主要原因是部门的小干事也报名了考试,觉得在他们面前得树立一个好形象,至少不能再弃考了,就当走过场吧。其实,那本来应该是一个平常的周末。
四月还去参加了一个活动,小赚200。
五月
五月,班风大赛来了。为了这场表演,全班排练了一个月。最后班风大赛上我们班拿了现场表演第一总分第二(因为我们的体育分不高),也算是对前几届的师兄师姐们有了个交代。
五月,和经管的小伙伴们一起参加了国贸赛。说真的要感谢他们实力carry,他们真是太棒啦,还要感谢yilin姐和小哥哥的倾情助演。最后我们团队拿了第一,赚到了1000的奖金,然后去饱餐一顿花了一半的钱。
其实班风的现场表演和国贸赛的时间都在同一周,记忆里那一周特别忙,表格上被我涂的乱糟糟,各种事情夹杂其中。这周中间我还带着韩国留学生朋友一起出去看了《摔跤吧爸爸》,这个片子应该是2017上半年第一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好电影,同时因为它是一部印度片,听不懂发音,而韩国朋友看中文字幕的速度跟不上我们,所以刚开始的时候需要给他们稍加复述。看到后面,大家都哭了。哭完之后,回学五食堂聚餐。
依然是五月,我接到通知去参加全国英语竞赛的决赛。很意外,而且也没有准备,没想到初赛是全校第二,就这样迷迷糊糊去了决赛。决赛地点在北林,和wj小姐姐一起(她后来去荷兰交换了)。考完之后在北林的食堂蹭了wf学姐一顿饭,高中毕业之后就很少见到她了。北林的风景很好,食堂是真的不错哈哈哈。后来六月拿了证书,十月份收到了一等奖的奖金,学校发的1360块钱。
这个月我们组三人和大骨班导师邱晨辉师兄见了面。不管别人的导师是商业精英还是机关政要,我的导师是个小有名气的90后年轻记者,如愿以偿,特别开心。接地气的路边撸串聚餐,还以为是去年的事,仔细想想不过才时隔半年。
六月
六月,大创立项,和西三环生产建设队的小伙伴们一起做关于社区养老和社区教育的调研项目。需要特别感谢两位男生的付出,大夏天的实地调研真的很不容易,感恩。
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商赛。说白了真的在玩,也没有想要奖项,普普通通。一边吸着奶茶一边吹着空调假装运筹帷幄哈哈哈。
六级刷分。不过刷的不咋样。
拿了优秀团员。
六月是离别的月份。前面没有叙述学生会的工作,但其实一直都在进行当中。这半年的活动比较密集,可能也是最后一次这样密集了。毕业典礼那天和很多人合照了,拿着手机狂拍一番。现在的交通已经到了非常发达的地步,飞机高铁都十分方便,但无论多么方便,仍然是有很多人,在毕业之后就很难再见了。我们经历过多少次离别,从小学到大学,无数的人说改天再约,“改天”其实是最迷的一天,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它在什么时候,或许明天,或许几十年,或许永远不会来。
叶少来北京了。我,他,广国,三个人在巴依老爷吃了一顿饭,没想到他对新疆菜的评价如此高。带着他们去我学校转了转,那天学校图书馆前面的草地上还搭着台子有演出,我们在激昂的歌声里迅速逛完了我的校园。叶少说,你之前说你们学校小,我还以为是客气客气。
六月的期末考试考的很不走心,一方面是读了两年对专业感到十分厌倦,一方面也是得怪自己这一个学期几乎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业上。不过,又还是比较喜欢这样的自己,可能我向来就不太适应那种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学习上的生活。学习对我而言可能并不像是主业,但是我又想了想,我也没有什么主业吧。如果把精力画作一个饼图,应该就是每个事情各占据一小块,最后拼成一个我吧。
在学期的尾声,复习期末考试的时候,突然收到了校园网的通知和来自好友的转发。在图书馆楼道给我爸打了个电话,两个人什么都没有商量出来。担心自己太辛苦吃不消,并且又觉得双学位的学分不修完很可惜,纠结了一整天,最后还是自己下的决定——就这样,我申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交换生,为期一年。
七月
七月初父母来北京一周。我们一家人在2000年来北京玩过,故宫天安门长城这类的景点,他们都已经去过。这次提前做了计划,带着他们去了其他一些地方,虽然在我们看来也是老生常谈的景点,但父母一辈可能并不熟悉。2000那会儿还没有奥运场馆,所以这次我们去了鸟巢、水立方还有奥森公园,用我一个人的手机开了三个APP一起骑共享单车(那时候灵溪街头还没出现,他们回家后过了不久就有了),带着他们去了五道营胡同、雍和宫、南锣鼓巷和后海。最后,我爸迷上了文宇奶酪店的红豆双皮奶,北方清凉的夏夜里,一家人在后海没有酒吧的安静的一侧边走边吃。为了向他们证明我在这里生活吃的也很好(呵,假的),带他们去民大巷子吃了眉州东坡,金掌勺,也吃过绿茶和南京大牌档,感受一下“丰富”(呵,假的)的饮食和“校外食堂”民大巷子的小吃文化。
不久之后,民大巷子全面整顿拆除。深夜食堂不复存在。我爱的阿庆蛋挞,炒酸奶,再见。
我的韩国朋友回国之前的最后一个愿望是去北大,所以找了泉哥大佬带路一路畅通无阻,顺带介绍北大各个景点和拍照,完美的导游。这个韩国小姐姐是真的特别喜欢中国,中文学的很快也说的很好。她原本是航空学校的,毕业之后会当空姐,她说,想要去我们的东航。从我们学校离开之后,她和我校另一个特别热爱中国的韩国小姐姐一起申请了东华大学,在上海开启了她们2017的下半年。
朱思来北京,我和星星一起跟她在食宝街吃了一顿。小雨来北京两天,下班之后我跑去找她。见到熟悉的人的感觉真好,大家有了一点变化,但又还是原来的样子。
七月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实习,选了北京东城社保中心。其实我还是希望能有自己选择的余地,而不是强制在中关村和社保中心之间二选一。但是没办法,所以最后还是去了饭菜可口的东城。我终于明白上班族之所以感觉很累其实未必是工作有多辛苦,而是通勤太耗费精力。但重点不在于此,如果能有所得,就算路途遥远我也愿意。可是,在社保中心上班时间非常无聊,无聊到极致,我从没感觉过我是如此的虚度光阴,除了那里的食堂还有点盼头。作为一个良民,最后还是老实地写了实习报告讲述自己学到了什么什么,我写的时候都不好意思下笔究竟学了什么,是按自助打印机的按钮还是念数字,摸着良心说,想象期待与实际收获完全不成正比。对职场降低一些不切实际的精英幻想,这可能是本次实习的最大收获。这段内容完全接受反驳,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感受。别人不喜欢我这么评价这份实习,与我也无妨,反正还是不能改变我的想法。我没必要做到所有的“正确”。
八月
这个月主要任务是家里蹲,吃好喝好睡好。
因为前面实习期间晚餐全是外卖,肉眼可见的发福,回来一个月决心减肥。到了返校那天,一共减下4斤左右。但和现在并没有太多差别,只是把七月胖出来的给抵消了而已,并且心理上失去了忌惮,开始更撒欢的吃。
写实习总结,实习报告。
写学年论文。
一些朋友要出国or出境,他们走之前见上一面。
去听了半书房的讲座。我爱灵溪的有一点,正是因为它不再是那个一成不变的灵溪。我喜欢半书房,喜欢小区后面是图书馆,旁边是人工湖,城市文化客厅,前面是开有书店的商场的感觉,而不是像几年前我在随笔里写的那样,被一众洗脚店包围的感觉。
我知道,此番回北京,又是新的一段旅程了。
没有迎新,没有招新,等待我们的新学期是那样平常,而在平常之中,我们也将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告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学生。谁是“黄埔一期”真的没什么所谓,谁都不缺那一句“师兄师姐”。我们和良乡的那批师弟师妹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九月
作为交换生去中国人民大学报道的第一天,天气很好,和清北比起来根本算不上大的校园,我却迷路到底。办手续、选课、编班,什么都要问别人,各种事情把迷茫感无限放大。人大,应该是人文社科学子的终极梦想了,多少高手在此啊。来之前爸妈特意说,就把自己当作是最差的,最后一名也没关系。
从此刻起意味着,跳出舒适区。
在这边上课经常感觉压力很大。老师布置的任务常常让我感觉无所适从,好像在本校完全不是这样子。对于学校里的pre,看几篇论文撸个框架做个ppt也就完事了,但是人大的小组作业常让我感觉头痛,因为有些主题并不能查到直接的资料,需要自己先去一层层分析,有些主题看起来很浅显,但是又需要去挖掘,总之并不能随意对待。除此之外,老师的一些任务也让我感觉要爆炸,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我感觉我每周都在做作业,高中毕业之后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我不由得去问他们,你们平时也是这样子吗。他们说,也只是这个学期才这样,他们也感觉要爆炸。心里多少有了一点安慰(被上天选中的社保班啊...)。在做这些小组作业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些人大的小伙伴,他们都特别好。我发觉,那些厉害的高校厉害的人,往往很少死磕学业,各方面都好优秀,而且看起来很轻松。我不由得感叹,他们是不是一天有48小时。
在人大的学习压力比从前大很多,但更是一种真材实料的学习,很有收获,是一种痛苦的快感,很有份量。老师上课举的案例,很少有直接的标准答案,更多会让我们去讨论和思考,而且紧跟时事热点(这里还是不举例了,别被和谐)。
在一个周六,学习实践部吃了最后一顿饭,第二天,是学生会换届。很感激这一年大家的陪伴,也许我们部门并不完美,并不是每项工作都做得特别出彩,但是我们已经用心了,很开心看到每个人的成长和变化,也愿这里的经历能给所有人增添色彩,长久受用。
要感谢学生会全体小伙伴的支持和师兄师姐们的信任,大三的我,成了主席。从小干事到部长到主席,学生会是我待过最久的组织。越是时间久,越是能理解师兄师姐们之前的辛苦和不易,越是对这里有更深厚的感情。
在大学的班级里,我之前从没去选过班委,可能是上大学之前十二年漫长的班长生涯实在是一言难尽,导致我有一点恐惧。最后,我去选了团支书。大三了,也要为自己的班级贡献一点力量啊。
十月
选课也是一门技术活,11天的十一小长假,回家躺一躺。这学期的选课还有一点很喜欢的,是法语课,很基础的法语1。我对语言的热情,这三年来可能只是放在一边没有理会便成了丛生的杂草,但一旦拾起,还是可以拿来烧一烧的。
放假回来之后,申到了学校的奖学金,1500块钱,学校能发的最多的钱。
一个英语演讲,我很随意,拿着大白纸就上去念了连一个字都没背过。老师说我语音很好但是为什么不肯好好准备呢?我说没时间。
其实我只是老想着逃避吧,逃避什么,我也说不上来。这是个不好的习惯,但我却总是如此。
一个比赛,出乎意料拿了第一名,赢回了一个拍立得,人生中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超开心。
双学位还是感觉很难修完学分,决定走辅修。因为在交换所以时间上很难把控,无法像之前那样对自己有个估计,而且我逐渐意识到,我也需要生活,不是一个只会前进的机器。
这个月,班委一起策划的秋游终于成行,别墅轰趴。看到大家玩的爽快,而且来的人数比以往都多,心里感觉很开心,所有的准备都没有白费呀。
十一月
教资的笔试。查分的时候没想到就这样瞎考也过了,实在是惊到。公共课两门还算潦草看了书,最后几页都没翻完,至于书配套的卷子是一张都没写过,我唯一写过的就是考场上那套了。专业课选的是英语,更是没准备,只看了个题型,书和卷子都是全新的,我发誓只写了名字。最后,都送人了。
普通话考试,不知为何跟别人不一样,考点不让提前看材料。出来觉得念错了几个词,不过总之也考了一级乙等,已经是机考的最高级了哈哈哈。
和小伙伴们一起再玩了回商战。一边吸奶茶一边假装自己是老板。
和大骨班一起去了新华社,刷新认识。
头一回报六级口语。只是因为人大作为考点发了通知。但我们学校没有,毕竟这个考试完全自愿,不参加也完全OK。考完的感受就是,不难,而且很快就结束。
商英去年已经拿到中级了,这次不知道为什么脑子一热要去考高级。然后忙起来各种没时间准备,不学习又是裸考,裸考多了会翻车的。然后就翻车了。心疼钱。我妈说,你这都能过的话你让别人那些认真报班学的人怎么办。想想也有道理。
一年过去在印记上也发了一些东西了,也管理过后台了,这个月带了一次光棍节线上活动。我发现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都有其精彩的一面,只是我们的圈子狭小,都在过相似的人生罢了。
北京小分队一月一浪的聚餐传统还在继续,11月去的是小吊梨汤,畅春园店。地点近,好吃,特此记录哈哈哈哈哈哈
十二月
六级再次刷分。
入了预备党员。
拿了优干。
和班委一起组织了冬至包饺子的活动。这次人很少,但班级传统依然在延续。
给班级同学们做了日历作为圣诞,用了大一到大三的照片,看着大家的变化也挺感慨的。
参加了学生会的年会。
给学生会的宝贝们买了新年礼物写了卡片,新的一年继续并肩奋斗。
大创要结项了。做了最后的一些收尾工作,再次感谢共同努力的小伙伴们。
大三了一把年纪的我,还是去广播台当英语主播了。感觉挺好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什么要管别人怎么看呢,别人又不能主宰你的人生。
这个月正好看到朋友帮别人发了一条找家教的朋友圈,我就阴差阳错的去当了家教。150块钱一小时,教高中英语。认真教学,认真赚钱。
这个月去续了我的护照和港澳通行证。北京办事很方便,比几年前在家办的快多了,等待时间也很短,十来天就拿到了。办这个主要是因为,学校里之前发过一个去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一周的公费活动,我本来报了名,但直到老师联系我,我才知道护照有效时间已经不够出国了。后来这个项目又整个取消了。大骨班推了双智计划去香港公费交流,本科8人,被选上感觉特别幸运,办了通行证。后来老师通知说要要延期,也没事,因为这件事对我来说,令我很开心的点应该在于能够入围。
大骨班结业了,领了结业证书,拍了合照,录了视频。这一年的经历,是大学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笔。从开班到结业,正好365天。希望我和365天之前,已经有所不同。
回家之前,请阿喜在人大食堂吃了一顿幸福饭。压力大的时候就会跟她去看电影,看剧,吃幸福饭,试图找到乐趣。有时会找潇潇吐槽,跑个步,但我很懒,下一年还得靠他监督。跟北京小分队的一月一浪传统还在延续,也有心情很差跑去找他们求安慰的时候。这一年比以前更懂得生活,是我最大的进步。懂得生活并不是会精打细算地过日子,而是更能感受到生活中值得期待和满足的事情。
这一路走来,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我对此特别感激。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回忆起2017年,我又像小时候一样,觉得时间好像很长很长,因为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但前后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面走过的每一步路,都会对之后的生活产生一点影响,或大或小,的确在发生着变化。
这一年下来我也算是一个能拿得出年收入的人了,虽然加起来只有6500+,还不及有的学校一次发的奖学金多,但还是给自己添置了一些小物作为鼓励,化妆品,睡眠喷雾,羽绒服,还有一个二手的ipad(看剧好物)。
学生会的事情依旧在继续。上半年部门的讲座和志愿活动,大家一起的班风、超学、毕业晚会,下半年的换届,老师也换了。由于种种原因,原有的一些活动没有开展,有些些的遗憾。明年,希望一切会好。
学业上的任务差不多完成。开学回去上一门必修课应该就够毕业了,二学位再上一门课够拿辅修。剩下的就留给以后再议吧。不知道大一的劲头哪来的,现在比以前差远了。
我依然在印记的运营组。这一年印记也受到不少挑战。
这一年也满是遗憾。有很多事情没有做,一直拖到没时间。
看的书很少,辜负了这一年的时间。看的电影也很少,有些遗憾(幸好有看的片子基本上都是好片,钱没白花)。没有去更多的地方玩耍看风景。没有吃更多好吃的店。肆意发胖,成功瘦回去一次之后开始得意忘形,现在又前功尽弃。
染上了奶茶的瘾,一周不喝一杯会死。打无聊的小游戏。看剧可以一天连看七八集。中间有过几段很颓的时间。配音玩的不勤快了,沉迷刷手机。
也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令人愤怒的,不满的,都被时间抚平了冲动。我从不希望我成为一个被所有人喜欢、在所有人面前都混得开的人,相反的,我希望我保留自己的棱角,有自己的态度和原则。因此,我非常讨厌中庸之道,无论何人、何事,都是如此。
遇到过奇怪的人,奇怪的事。有些像奇遇记,有些就令人浑身难受。这些,都成为一年中一闪而过的记忆。
也见证了这一年大大小小的新闻热点消息。每年的年末,最喜欢看的是各大新年献词,不论好坏,不论身处怎样的时代。
村上写道,“回忆会从内侧温暖你的身体,同时又从内侧剧烈切割你的身体”。我向往的生活还有很多种可能,回想和整理这些零碎,费神费脑,还可能并不全面,但总算对一年的光阴有了一个交待,使我产生一种也许虚假的慰藉,仿佛自己也曾认真对待过生活。不论如何,这一年结束了。借用一句经典电影台词,201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