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远古图腾
中国史前文化比过去所知有远为长久和灿烂的历史。将近八千年前,中国文明已出露曙光。
从北京人的石器似尚无定形,丁村人的略有规则,如尖状、球状、橄榄状等…… 到山顶洞人,不但石器已很均匀、规整,而且还磨制光滑、钻孔、刻纹的骨器和许多所谓的“装饰品”……
对使用工具和“装饰品”的自觉加工,在野蛮的低级阶段,人类的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区别于工具制造和劳动过程,原始人类的意识形态活动,亦包含着宗教、艺术、审美等在内的原始巫术礼仪就算真正开始了。
中国远古代传说中的“神”、“神人”、或“英雄”大抵是“人首蛇身”。女娲伏羲是这样,《山海经》和其他典籍中的好些神人(如“共工”、“共工之臣”等)也这样。盘古也人首蛇身。这里所谓“其神皆人面蛇身”,实即指这些众多的远古氏族的图腾、符号和标志。
闻一多曾指出,作为中国象征的“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伏羲考》
与龙蛇同时或稍后,凤鸟成为东方集团的另一图腾符号。“人面鸟身”、“五彩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龙”是蛇的夸张?增补和神化一样,“凤”也是这种鸟的神化形态。他们不是现实的对象,而是幻想的对象,观念的产物和巫术礼仪的图腾。
以“龙”、“凤”为主要图腾标记的东西两大联盟、经历了长期的残酷战争、掠夺和屠杀,逐渐融合统一。从各种历史文献、地下器物和后代人研究成果来看,这种斗争融合大概是以西(炎黄集团)胜(夷人集团)而结束。“蛇”被添上了翅膀飞了起来,成为“龙”,“凤”则大体无改变。也许,由于“凤”所包含代表的 氏族部落大而多得为“龙”,所以它虽从属于“龙”,却仍保持自己相对独立的性质和地位。
二.原始歌舞
原始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是一种狂烈的活动。龙飞凤舞正因为它们作为图腾所标记,所代表的,是一种狂热的巫术礼仪活动。后世的歌、舞、剧、画、神话、咒语……,在远古是完全揉合在这个未分化的巫术礼仪活动的混沌统一体中的。
远古图腾活动:身体的跳动(舞)、口中念念有词或狂呼高喊(歌、诗、咒语)、各种敲打齐奏(乐)。他们即是巫术礼仪,又是原始歌舞。到后世,两者才逐渐分化,前者成为“礼”— 政刑典章,后者便是“乐”—文学艺术。
图腾歌舞分化为诗、歌、舞、乐和神话传说,各自取得了独立的性格和不同的发展道路。继神人同一的龙凤图腾之后的,便是以父家长制为社会基础的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从烛龙、女娲到黄帝、蚩尤到后羿、尧舜,图腾神话由混沌世界进入了英雄时代。作为巫术礼仪的意义内核的原始神话不断人间化和理解化,巫术礼仪、原始图腾逐渐让位于政治、历史。这个过程的彻底完成,直到春秋战国之际。
三.“有意味的形式”
原始社会很漫长,经历了相对和平和激烈战争不同的阶段。新石器前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和平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及图像化的符号形象也如此。
仰韶型(半坡和庙底沟)和马家窑型的彩陶纹样,其特征恰好是这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范围的反照。
仰韶半坡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多,其中鱼纹最普遍,有十余种。据闻一多《说鱼》,鱼在中国语言中具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
陶器造型和纹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纹饰走廊,是抽象的几何纹,即各式各样的曲线、直线、水纹、漩涡纹、三角形、锯齿纹种种。这些不同形状的几何纹同他们的图腾崇拜有关,如漩涡纹似蛇的盘曲状,水波纹似蛇的爬行状…
由写实到符号化,正是美作为“有意识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