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向孔子请教孝,孔子说无违,即顺应礼仪。驾车的弟子樊迟请教孝,孔子却不直接说无违二字,而是引用了别人问孝的事情告诉弟子。樊迟不明白,孔子就进行了深入解读,即不论父母在世还是离世,按照礼仪的要求去对待。
孟懿子显然是敷衍性地问了一下,一般是想表现自己好学,但实质是没有一点要深入学习的意思。孔子也深谙此道,没有继续解释。所以,如果论语没有偏见的话,这么大一段话其实在陈述着孟懿子叶公好龙似的学习方式。而用樊迟的深入学习进行对比就更有讽刺的意味了。而孔子貌似在和樊迟说孝,实质将孝和礼一并讲给了樊迟。
礼,是社会秩序的体现,是在一定社会阶段由统治者依据政治的需要,梳理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为规范。因为有了礼仪,这个社会才能将人的行为约束,不至于成为混沌的一团。所以孔子重礼。而孝也是社会行为之一,自然受到礼的约束。因此孔子告诉弟子,尊礼是孝的重要组成,对父母守孝之礼,那就是孝的真谛了。
时至当下,因为若干年前对孔孟儒家文化的批判,礼被描述成桎梏思想的枷锁。那只是因为彼时的礼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而已,礼的精髓从未改变,孝也一样,变得只是形式,大道一直未变。所以当下我们的孝,就是顺应和遵守现在的社会礼仪,父母生前尽孝心,亡故后以当今的形式去怀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