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的标品与非标品思路

作者: 一木禾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15:07 被阅读2次

    最近在校招面试中,跟一位毕业生探讨95后社交的话题,谈到个人主页的时候,她提到95后对收入这类资料根本就没概念,多少算高,多少算低,多少算合适,不清楚,所以针对他们的社交产品,资料的设定应该走模糊娱乐轻松一点的方向。

    这是一个不错的角度。

    对于市面上的社交产品,我们可以有很多的划分手法。常见的有熟人社交与陌生人社交,地缘社交与趣缘社交,严肃社交、半严肃社交与娱乐社交。受这次面试的启发,探讨一个观点,即在所有类型的社交产品中,都存在标品与非标品的设计思路。有个前提,这里并非想创造一种的新的社交产品划分手法,将社交产品划分为标品类社交与非标品类社交,而是倾向认为,所有的社交产品都是标品与非标品设计思路融合的结果。所以,这里讲的更多的是思路问题。

    什么叫标品与非标品思路?

    标品思路,强调客观完整真实的用户个人属性,这些属性具有符合大众认知的分类标准,比如职业、工资水平、教育程度、是否购房、是否购车等,这些常见于婚恋产品这类严肃半严肃类社交产品中,根据这些属性,每个人都是一个相对“明码标价”的社交商品。在这类产品中,用户的社交目的性强,对社交对象的真实性存在痛点,需要强大的信任背书。在这种社交心理的驱使下,人们不自觉地将属性判断作为启动社交行为的起点,约定俗成地将属性填写到完整的地步,降低他人对于自身真实性的质疑。也因为这样,属性成为了社交连接的冷启动话题和门槛。

    非标品思路,并不要求完整真实的属性建设,因为属性只是创造社交连接的一种方式而已,世界上还存在其他更丰富的连接方式,比如兴趣、话题、场景、娱乐玩法、随机探索、声音、偏好、游戏等等。在这类社交产品中,用户的心理更偏娱乐,目的性不强,只是为了与活人进行虚拟连接,打发无聊时间,寻找情感陪伴,希望以一种轻松自由无压力的方式进行,毕竟真实社交本身是一种较为沉重带面具的活动。这些常见于陌生人社交、匿名社交、娱乐型社交产品。

    标品和非标品思路不是对立面,虽然两者具有差异,却是一种可以良好共生的关系。如果把他们比做消费,标品是一种理性消费、目的性消费,非标品是一种window shopping、闲逛式消费、娱乐消遣型消费。标品是在解决社交效率问题,非标品是在解决社交留存、内容、用户时间分配问题,对于所有社交产品而言,两者缺一不可,只是侧重点差别。比如婚恋产品的核心是标品消费思路,但是为了创造更丰富的连接方式,为了占用用户更多的注意力分配,也会创造一些内容型的产品作为补充,为标品增添了一些生动的气息,带动活跃。陌生人社交产品的核心是非标品消费思路,但是基于用户社交最终的归宿是微信或者线下,那么也会提供一些标品设计的思路,提高社交的真实性和成功率,降低社交风险。

    这几年,都在从事内容型的社交产品,主要用的是非标品思路,做标品和做非标品的人,存在思维差异,前者更强调逻辑、理性、框架,后者更强调创意、运营、直觉、内容,两类不同的人,两把好用的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交的标品与非标品思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lg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