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馆人文社科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这7个经典又深刻的教育箴言可得记住!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这7个经典又深刻的教育箴言可得记住!

作者: 哲学诗画 | 来源:发表于2018-01-15 18:29 被阅读18次

我们的教育现在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大学教育,从方向性上甚至都是错的。具体如何呢?咱们一起听听哲学家兼教育学家周国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的。

周国平: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

到底什么才是教育呢?古今中外的教育者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思想。从这些思想精华中我们看到,关于教育最精彩、最中肯的思想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现在哲学诗画把最经典也是最深刻的7个教育理念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1,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论点由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而后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发扬光大。“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外在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

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不仅是灌输知识,更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德育不仅是灌输规范,更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美育不仅是灌输技艺,更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对审美情趣的升华和体验。

“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就是特别反对我们用狭隘的功利尺度去衡量教育。

而现在的教育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功利化,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生长,让人变得更完善,而是大都带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比如毕业后谋求职业、做出成就、适应社会等,仿佛不为着这些目的转,我们的生长就没有了任何价值。

用功利的目标或目的规范生长,其实际结果是压制了人的健康生长,实际上仍是否定了“教育即生长”这个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教育理念。

2,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生活中我们经常按照大人的思维去规划和安排孩子的未来,其实这是错误的,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把儿童看作“一个未来的存在”,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使儿童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这种错误观念由来已久,而且流传极广。

“长大成人”的说法本身就很荒唐。教育学家指出,儿童期的生活有其内在的意义和品质,不可按照成年人的思维把它当作人生中的一个未成熟阶段。

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是为另一个阶段作准备。尤其是儿童期,这个时期是儿童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阶段。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今后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当今社会的普遍情形是,整个成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到自己营造的功利战场上拼搏。其悲哀的结果就是,孩子要么又成了和我们这代人一样的人,要么就丧失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成为家长的“未完成的心愿”的替代品和牺牲品。

3,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讨好或适应现实,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摆脱现实的奴役

中国目前的教育环境目的性和功利性太强,我们一致认为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很好的工作,拿到很高的薪资是教育的唯一目标,至于他的品格、各种创新能力、理性思维能力、乃至三观的树立等问题,我们却很少给予认真对待和考虑。我们的教育都朝着让学生们去讨好和适应现实的方向去努力着,用尽全力塑造学生们适应现实的能力。岂不知,现实的主体是人,现实是由人和其他物质、生活资料等对象物构成的,而人才是起最主导作用的,人具有改造和创造现实的特性。

如果一味地适应现实,那作为一个人,其本身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就会把现实所抹杀和磨平,那我们的意义和价值何在呢?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主张,学习是“为己”而非“为人”,更不是为现实。蒙田也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古今中外的哲人都强调,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的内在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以便更好的改造现实。只有实现了人的内在价值,培养起我们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具备了优秀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对改变人类社会、改造现实世界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育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头脑和灵魂创造条件,如果只是适应或讨好现实,那教育本身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我们不上学,同样可以适应现实。

4,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自然生长

教育的真谛不是像灌入一个容器一样把知识灌输给学子,而是培养起他们的智力活动、各种独立思考、逻辑论证的能力等等,这些智力上的素质显然是不可像知识那样传授和灌输的,为达到这些,目前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受到具有这样素质的人的熏陶(人格、智力、视野、境界等方面)。

大师应该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另一个是在大学里,大学应该是大师云集的地方。正如怀特海所说:大学存在的理由是,拥有一批充满想象力地探索知识的学者,使学生在智力发展上受其影响,在成熟的智慧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否则大学就不必存在。

林语堂有一个更形象的说法:理想大学应是一座非凡人格的吃饭所,这里碰见一位物理学家,那里碰见一位文学家,东屋住了一位诗人,西屋住了一位音乐家,前院是化学家的书房,后院是数学家的住房。他强调学校俸请这些大师住在校园里,使学生得以与其交流接触,受其熏陶。教授与学生闲谈人生和学问,学生的素质就这样被逐渐地熏陶出来。

今天的大学争相标榜自己是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还拟订了种种硬指标和统计数据。其实,事情本来很简单:最硬的指标是教师,一个大学拥有一批心灵高贵、头脑智慧的顶级学者,它就是一流大学,就能自然产出各种最前沿最领先的学术和思想。否则,校舍再大,楼房再气派,设备再先进,全都白搭。设备和楼房都是外在的,对学生的精神感召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5,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康德说过,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或工具。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有几个做到了这点,很多教师把学生当做自己获取晋升资格的手段或工具,一味地看重学生的理论成绩,忽视学生们的整体素养和动手能力。到最后培养出来的都是些只会答卷子不会灵活应用且创新能力不足的“书呆子”或者“知识被动接收者”。一旦进入社会后,就明显处于被动和劣势。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一个理想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而爱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就是他存在的目的。

教师个人是否爱学生,取决于这个教师的品德和认知。要使学校中多数教师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则必须建立以学生为目的的教育体制。把学生当作手段的现象之所以大量得逞,普遍存在,很大的原因是教师权力过大,手握决定学生升级毕业之大权,甚至掌握着一个学生未来的命运。所以,爱因斯坦建议我们:给教师使用强制措施的权力应该尽可能少,使学生对其尊敬和爱戴的唯一来源是他的人性、品德和智力等品质。一个好的教师通过这些,可以让学生彻底爱上学习,唤醒我们内心一直沉睡着的真善美,进而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积极正面的进入社会,展现自我,应对人生。

6,忘记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

这句话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爱因斯坦说的,表面上看,它似乎错的,不合常理的,其实它最能说明教育的本质,即课堂上所学的都仅仅是一种知识、技能,而剩下的却是智慧、价值和意义,教育是让我们更有智慧、价值和意义。

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很具体的,也很琐碎和繁多,有些细节自然会忘记,但是随后我们可以在书中再次查找到,比如数学或物理等方面的,我们去图书馆一查就知道了。但是人的智力活动和对价值、意义的认识却不是这样的,这些在书里面也很少能找到。这就需要我们关照自己的内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起一种另外的“知识“,也就是要学会跳出课堂,把课堂上学习的一切忘掉,然后依然在你心中存活或留存下来的,就是教育的精华。

这种精华可以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一种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智慧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

7,最重要的教育原则不是爱惜时间,而是要浪费时间

很多人今天认为这句话是谬论,我们一直提倡要爱惜时间,”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等等这些一直是我们的名言警句,然而,卢梭却说,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我们不要爱惜时间,而是要浪费时间(此处的浪费时间,在我看来,可以理解为把握现在,把人生的美好发挥到极致)。

卢梭的言外之意是: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才可以被称为是最好的环境呢?首要的就是时间自由掌握,其次还要有好的老师,最后要有好的同伴或同学(在学校建立起的友谊,是至为宝贵和重要的)。

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这样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

卢梭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今天许多家长和老师唯恐孩子虚度光阴,驱迫着孩子做无穷的功课,社会和外界都同时逼迫着孩子参与到各种表面上看是”素养”的培养,以至于星期天也要报很多培训班,不给他们留出一点儿玩耍的时间,孩子几乎成了一个学习的机器,丧失了儿童最本真的天性。在这种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自以为这就是尽了做家长和老师的责任。但卢梭反目一问:什么叫虚度?在田野里跑跳不算什么吗?接触大自然换儿童以天真不算什么吗?快乐不算什么吗?如果满足天性的要求让童年成为其童年就算虚度,那就让他们虚度好了。

而可悲的现实告诉你我,我们沉浸在功利教育和社会普遍看法的迷雾中太长太久,以致于已经看不清教育的本质,,忘记了教育的初心和孩子的本心。如果不能清醒的意识到这些,我们的教育还将会在更大的迷雾和错误中前行。

对于教育,萧伯纳曾叹息说,全世界的书架上摆满了精神的美味佳肴,可是学生们却被迫去啃那些毫无营养的乏味的教科书。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自我参悟。就人的精神能力的生长而言,更是如此。

相关文章

  •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这7个经典又深刻的教育箴言可得记住!

    我们的教育现在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大学教育,从方向性上甚至都是错的。具体如何呢?咱们一起听听哲学家兼教育学家周国...

  • 家庭教育中你摆对了你的位置吗?

    孩子的教育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的孩子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他们将创造历史和未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

  • 如果你感觉教育孩子是痛苦的,那你一定是方向错了!

    孩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家里的未来和希望,没有一个家长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虽然我们在教育子女中投入巨大的物质和精力,...

  • 教育箴言征集啦!

    教育箴言征集啦! 郭书含儿童教育机构 教育箴言征集啦! 群里每周二的教育箴言相信大家都印象深刻~ 书含老师的一些教...

  • 2018学立方游学营报名中

    孩子是未来,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希望,今天,我们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帮助孩...

  • 学立方游学营前五天回顾

    孩子是未来,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希望,今天,我们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帮助孩...

  • 过去心不可得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 我们常常读着经典,可真正领悟到了么? 我们常常骄傲于自己也曾...

  • 有关教育的两件事

    我们都知道,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教育,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孩子教育的好,这个家庭就有希望,而关于如何教育孩子...

  •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未来的希望,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达成上述目标的重要抓手和保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成长得...

  • 榜样的力量

    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未来成为我们的荣耀吗?我们希望孩子未来是我们的骄傲吗?我们希望未来跟着孩子出门就倍受尊重吗?我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这7个经典又深刻的教育箴言可得记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md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