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9年,贞德在奥尔良围城战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此前已经准备逃亡苏格兰的王太子查理获得了获胜的希望;在贞德的支持下,查理七世于1429年7月17日在历任法国君主的加冕地兰斯大教堂加冕为王。
查理七世贞德在随后的战斗中英军的盟友勃艮第人俘虏,1431年,贞德被英国人以火刑处死。贞德之死彻底激起了法国人民的反抗情绪和极高的爱国热情,受到贞德鼓舞的法国人以游击战的形式持续骚扰英军。
积极备战
贞德死后,法军的战局进展基本停滞,查理七世虽然在1436年收复巴黎,但法国内部的贵族叛乱、财政的枯竭以及佣兵们的作乱严重扰乱了查理七世收复失地的进程。
为了更好地与英军战斗,查理七世在军政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1438年,查理七世颁布“布鲁日国事诏书”,法兰西教会的权力被削弱;1439年,为筹措军费而想尽办法的的法国王室召开三级会议,国王获得了不经过议会就可征税与建立常备军的权力,查理七世因此得以建立包括骑兵、炮兵与步兵的常备军;1440年,查理七世在平息了大贵族的叛乱后大幅减弱了贵族的权力;经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法国的中央集权大幅加强。
1439年,查理七世颁布奥尔良法令,一支全新的常备军得以建立。一方面,法王的常备军吸收了自由佣兵“王法军团”(compagnies d'ordonnance),既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又解决了佣兵作乱的问题;另一方面,法军也效法英格兰的长弓兵组建了法兰克弓兵团(Franc-archer),火药武器也得到大幅度的使用。
在进行内政改革的同时,法兰西在外交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1435年,英格兰、法兰西与勃艮第召开了阿拉斯会议,英格兰中途退出会议,结果法兰西与勃艮第人单独达成了合约;合约中,法兰西承认勃艮第公国的独立,勃艮第人则承认查理七世为法国国王。阿拉斯会议是法国所取得的重大的外交成就,法王查理七世与勃艮第公爵菲利浦得以和解,英格兰失去了唯一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盟友。
就在阿拉斯会议召开的同一年,英格兰摄政的贝德福公爵去世,年仅10岁的英王亨利六世亲政,失去盟友的英格兰以及无人领导的英军只能孤军奋战了。
瓦卢瓦王朝的第三代勃艮第公爵卡斯蒂隆战役
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法军对英军发动了一系列攻击。1441年法军收复香槟,1450年法军在福尔米尼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并顺利收复诺曼底地区,英军最后的挣扎来自加斯科涅地区。1451年,法军占领波尔多,然而波尔多人在经历了英王三百多年的统治以后,并不认同自己是法兰西人,他们要求亨利六世夺回该地;1452年,英军将领约翰·塔尔博特率军夺回波尔多市,他们与致力收复失土的法军即将进行最终的决战。
福尔米尼战役1453年春季,法国炮兵指挥官让·布罗率领7000人围攻卡斯蒂隆,他拥有超过300门火炮的强大炮兵以及完善的炮兵阵地,英军约翰·塔尔博特率领的解围军队在火炮面前被撕得粉碎,自此英格兰失去了除加来和海峡群岛外的全部法国领土。
卡斯蒂隆战役影响
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这一年也被认为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
长达上百年的战争深刻改变了两个国家,英、法受到战争和黑死病双重打击而民不聊生,作为战争主战场的法国更是一片焦土。但这场战争也加速了法国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觉醒,法国也因此完成民族统一,最终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为日后称霸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而失去欧洲大陆土地的英国人只能把目光投向海外,在陆地上则凭借“大陆均势”政策来遏制法国人,最终造就了后来的“日不落帝国”。
这场战争也革新了军事组织和军事技术,双方的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都经历了缓慢而深刻的转变。在战争中,英格兰的雇佣军数次击败法国的以封建骑士为主军队,贵族骑士的作用下降以及步兵的作用大幅提高,火药武器也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种作战中,这最终促使法国第首次建立了包括步兵、炮兵和骑兵的王室常备军。
下期再见!
欢迎交流与讨论,希望点赞加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