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为思维导图中的第三个问题并没有相应的藏书,因此换成育儿的主题。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马兹丽施是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她们的著作不仅深受家长的欢迎,而且也得到专业权威人士的认可,是她们两合著过好几部经典畅销书,今天我们就说下《如何说孩子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其中一部分的内容,共情的力量。
一直我都是个自尊心比较强的人,加之性格敏感,因此每当别人说了我认为是冒犯或者是否定的言语,我的反应都特别大,尤其是身边亲近的人的否定、不接纳言语。后来看了些心理学的书籍,加之平时对自己情绪反应的觉察,慢慢意识到是因为我的情绪、感觉不被接纳,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反应。这个问题曾经让我和对象引起很多的不快,不被接纳理解的感觉也一直困扰我的情绪。其实并不是需要对方帮你解决什么问题,而真正需要的是能感知到对方在我们身边、接纳理解我们的感受。这种现象也体现在了我孩子的身上,对待同样的场景、类似的事情的不同处理方式,我们用一种接纳和一种不接纳的言语,孩子表现出来的反应也截然相反。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有好的感受,才会有好的行为。这就是共情的力量。共情是接纳、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着允许他的所有行为。在遵守界限和规则的情况下,接纳理解他当下的所有情绪,并最终能引发他反省总结问题的原因所在,并妥当处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让他感受到安全,不管怎么样,父母都是我坚定的支持者,我可以放心大胆的闯。
那怎么样做呢。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例如
儿子:我要吃脆饼
妈妈:哦,这样啊,但是家里没有脆饼了
儿子:我就要
妈妈:听得出来你跟想吃(说出他的感受),我真希望能给你变出一盒来(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儿子:我真希望现在就能吃到。那……我就吃点早餐饼吧。
处理孩子的感受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常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他们的感受。这样就会发现哪些是对孩子有帮助的,哪些会激怒孩子,哪些能让孩子得到安慰,哪些会拉大彼此距离,哪些能让我们的关系更亲密,哪些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哪些能帮助孩子修复伤口……。愿我们都能练习自己的这项艺术,与孩子共情,帮助孩子平稳处理情绪,快乐健康成长,练就更强大的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