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开了一本新的书来读,是汉德克的《痛苦的中国人》,实际上内容和中国人没什么关系,起码就我刚开始读来看。也不是一本望文生义地讲中国人如何痛苦的现实主义小说,或故事。可作者为何要取这个名字,我也不知道。
读着读着看到了一处场景描写:
农舍围墙由疏松多孔的青灰色石块堆垒而成,外墙未抹泥灰,中间嵌有漆黑的熔渣小颗粒,它们粘在一起,形成纹理图案,覆盖着整个墙面。大门由砾岩建成,表面镶着椭圆形鹅卵石。大理石门槛呈浅红色,表面带有鲜亮的纹理,同时还夹杂着各种菊石螺纹。
我是用微读看的,所以能看到其他读者的评论。别人我不知道,在我的阅读经验看,有时我会大概略过这样的描写,但实际上理智地想觉得是不应该的,这样或多或少会失掉一些东西,没有完整性的阅读对于一本好书来说是读者的损失。或许是觉得“没用”,也或许是内心急躁想快点往下看写了什么,但如此阅读势必会有所影响。或许会很快读完一本书,但浮皮潦草地阅读到头来是个什么感觉只有自己知道,像是吃了隔夜的饭虽然饱了但肚子里极为不适。
基于个人的阅读经验来看,虽然过往读过很多书,但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没有读好或是读的时候的自己心不静而没有更好的吸收内容,今后还要重读,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消化不良”。阅读的过程也是自我锻炼内心修养的过程,所谓与自己的相处才是最难的人际关系。而书中看似很多不起眼的细节正是开启自己的钥匙,钥匙多了,书中的“黄金屋”便会自然显现。慢慢地,任何一位好读者才会看到大多数人看不到的东西,这或许也是读书的意义之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