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美得冒泡 颖瑶 摄 美得“帽”泡 颖瑶 摄朋友圈发得多了,慢慢有一些同好者浮出水面,大家你来我往,点赞评论之余,互通有无,分享课堂灵感与教学资源,一些好玩的创意从这个学校流到那个学校,大家都玩得开开心心的,各美其美,各生欢喜。
《美得“帽”泡》是南山实验教育集团方静老师的实践课例,当她在朋友圈分享孩子们精彩的创意作品时,立马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请她分享给我课件和优秀作品,在我们前海小学玩起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准备材料是第一步。除了常规的彩色卡纸、剪刀、固体胶等,我鼓励他们搜集更多可以用上的综合材料,开发除了剪剪贴贴之外的制作方式。孩子们把材料带来学校之后,真让我大开眼界,丝带、羽毛、假花假钻假珍珠、扭扭棒等,教室里像开了一个手工坊。
接下来我们探讨从哪一步开始制作帽子,先分析帽子的结构,帽子由帽盖与帽檐两部分组成。帽盖有半圆球体、圆柱体两类,孩子们还用卡纸一围,发明出圆锥体帽盖;帽檐有鸭舌檐与全檐之分,我之前认为固定帽檐是个棘手事儿,结果他们用透明胶布在里面将帽盖与帽檐一粘,立马成形。选择不织布做主材的孩子,用针线缝合帽盖帽檐,更加结实美观。
完成帽子主体后,就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他们用各种材质各种方法装饰帽子,有的用超轻粘土捏塑泥条泥球进行装饰,有的用扭扭棒,有的用丝带,有的用彩色薄纸剪成细条再用铅笔缠绕做成卷发装饰在帽子上……大家各显身手,一步步将帽子变成了极具特色的个性化艺术品,我所要做的,就是提醒他们不要贪多,不要用超过3种以上的装饰材料,不要将装饰品堆满整个帽子。
在制作帽盖时,孩子们都在自己头上试过大小,所以做出的成品都可以戴到头上。帽子一完成,甚至等不及完成,他们就在头上试来试去,我拍下许多珍贵的照片,孩子们笑逐颜开,掩饰不住的得意和欣喜。在那张合影里,全班孩子戴上帽子大声说“耶”,美得“帽”泡变成了美得冒泡。
一个人的智慧和创意是有限的,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稍微留点意,就能找到很多灵感,发掘出更多乐趣。后来,我还利用公众号平台的“投票”功能,精选出十顶帽子发起投票,最终评出“你最喜欢的帽子”。美得“帽”泡这个主题在创新式评价上做出了新的尝试,为玩美课堂实施多主体评价、拓宽美育课堂边界积累了经验。
精工细作 颖瑶 摄 羡得冒泡 颖瑶 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