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以前总是种模糊的概念,觉得就是那样子。总算有点了解那样是哪样了。
读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有感1,阶级概念很明显。
书中充斥着下层阶级上层,中层阶级上下层,上层阶级等等。
下层阶级的放开,中层的斤斤计较,上层的收放自如。
每一个想往上走的人都想向上一个阶级靠拢。文中的一个中上层的父母,努力的想把孩子们往上层送,读贵族学校,送去各种培训班,模仿任何贵族该做的事。然而,却失望的发现,孩子们的着装还是和下层的人一样。但是作者颇有辨析的论证,父母太想模仿,才会把一切都放大,一个不同的点可以扩充一切的不满意。
她说孩子们并没有完全相似,中层的孩子会穿耳钉,可能还会在肚子上穿个孔吓坏她们的父母。但是并不了解正真的下层孩子,他们无所顾忌的在鼻子耳朵脸身体上留下痕迹。中层的孩子会穿人造纤维的短裙,但是不太会选择高开叉,性感之类的。
由此我觉得社会学家是一个不可缺少却又让人不适的群体。
他们通过观察得出各种结论。穿鲜艳花色的衣服的孩子必不会超越中下阶级。一个正真高阶的女性从不穿套装,往往保持整洁穿着有年代久远但质感上层的毛呢。高阶男士更喜欢定制西装,或者到慈善二手店去挑一套合身的衣服。居住的房屋家具若是整齐有序大概是中层阶级,一般上层只是几件旧家具与有质感的波西米亚地毯。
她们大谈特谈怎么通过服饰家装是辨别一个人的阶级。。。。。可见英国人的阶级观念真的不是一般的深。。。。。
2,隐私与抱怨观
为什么会一开口就谈论天气,我看了这本书觉得他们也是找不到比这更好的话题了。天气是与我们无关的的安全话题,而且文中提到了伪善的回应,无论怎么抱怨,都要回答,是啊,这怪天气。这雨多么大。
他们从不开口问任何个人话题,电话,住址,甚至尽量减少与他人谈话的必要。
所以与我们一起坐火车上下班10多年的领居,如果能点头微笑,已经是极大的突破。我认同作者的观点,一旦开口,就会有第二次开口,必然要找话题,然而如果性格不和再见想必尴尬,英国人的闲聊并不会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所以正如顾诚所说,害怕结束所以避免了一切开始。
但是万事有例外,4分之3的英国人会经常去酒吧。点酒的吧台是可以自由交流的场所,但这也仅次于调情,而且在英国人看来陌生人对视超过一秒即被视为调情。而且就算是大半杯子呆在一家酒吧的常客,是交情深厚的兄弟,但是也仅仅知道兴趣爱好,但是他们对家人或工作一无所知,其实这又是一种酒吧的隐私规则。
注重隐私,不愿与人交往,是不是阶级属性所带来的自卑感与自负感?
读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有感规则至上与抱怨
英国人钟爱排队,而且是自觉的排队。无论在哪里。规则都是很重要的事。酒吧无声息的秩序,车站整齐的队伍。
但是一旦有人插队,绝对不会有人出来阻止你。著名的英式冷漠与保守感,他们只会咕囔着,眼神稍稍不满。甚至有时还会道歉。他们可以回家后在家里细数着抱怨几个小时,但是面对你是依然是笑容满面。
英国人的世界,满满矫情。。。(无贬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