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屠夫的第 324 篇原创,全文 1700 字
阅读时间 4 分钟,读完别忘了【点赞】哦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早安。
双十二刚过去。对一些人来说,这个日子的意义不是购物,而是四六级。
四六级考试是高校学生的“标配”,但是很少有人思考过:为什么要考四六级?
有人说,四六级是“读研”的敲门砖,那么不妨再追问一层:为什么需要读研?
这时候,大部分人的回答都会和“找工作”有关,但是 ——
你想找的是什么工作?
为什么想做这份工作?
读研是这份工作的必要条件吗?
到这一步,很多学生只能给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回答,因为他们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真正可怕的是,从考大学到四六级,从读研到找工,一系列的决定都是别人替他们决定好的。
光鲜亮丽的天之骄子,可能只是优秀的绵羊。
01 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都见过“别人家的孩子”,又或者自己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学习成绩优秀,外语流利,会多种乐器,擅长体育运动……
总是精力充沛,时间管理得当,同时拥有多个业余爱好……
乐观、自信、有教养,甚至有着超过年龄的老成和老到……
这样的“精英”,正在被大批量、标准化地生产出来。
可是,精英们的内心却是空空的。
和同龄人比起来,他们精致而功利,按部就班地朝着“目标”行动。
那些所谓“兴趣”,不过是为升学服务的敲门砖,即使厌恶也要学。
从幼儿园起到毕业工作,成长路径就像被预设好的航线,必须严格地遵循,不能出现任何偏离。
他们会感到焦虑,担心在这条航线上落后于人,所以会倍加努力。
为了成绩和简历,可以牺牲自己的健康、友情、爱情……以及幸福。
航线外的探索和试错会被视作叛逆,他们很少能按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决定。
时间长了,甚至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只是按别人的想法活成傀儡。
夜深人静时,他们也会想:
这一切,值得吗?
02 核心牧羊人
量产化的“别人家的孩子”就像一只只优秀的绵羊,温顺,乖巧。
那么,谁是牧羊人呢?
排在第一位的,当然是家长。
家长并不局限于父母,还可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一群人。
不过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会有一个主导者充当“总设计师”,通常是妈妈或者爸爸。
总设计师决定了家庭教育的风格:是轻松欢快,还是严格要求。
他们甚至会决定孩子的成长路径:是自由发展,还是精心设计。
优秀的绵羊背后,往往有“虎妈”充当牧羊人。
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最大的,而且另外两位牧羊人,也是由他们选的。
03 关键牧羊人
第二位牧羊人,是学校。
读书时期,待在学校里的时间是很长的,而那恰恰是我们最具可塑性的年华。
从体系到师资,从同学到氛围,学校可以从很多方面影响我们,塑造我们。
也正因如此,这位关键牧羊人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几乎影响我们一生。
威廉·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锦羊》中批驳了常青藤高校的美国精英教育,称它为“强迫你选择是学习还是成功的系统”:
艺术教育,本该是文化精髓的学习,却被简化成技能培训;
体育竞技,本来是团队合作的启蒙,却被缩减成体能训练;
慈善公益,本来是社会责任的启发,却被压缩成义工服务……
面向升学和就业的,急功近利的教育系统,是“培养绵羊”的重要推手。
04 第三牧羊人
第三位牧羊人,是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为「缓解焦虑」而生,本质上是「贩卖焦虑」。
前段时间,一句广告语把焦虑卖到极致:
您来,我们培养您的孩子;
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
这个牧羊人可以“陪伴”很长时间:从幼儿园开始启蒙英语、逻辑思维,到小学升学、中考高考,再到大学里的四六级、考研和托福雅思,甚至毕业后还有针对职称和考试的培训班。
众多培训课程只需要让“核心牧羊人”满意就够了 ——
虽然上课的是孩子,但是掏钱的是家长,后者说了算。
核心牧羊人的焦虑,第三牧羊人来缓解,但是「焦虑导向」的教育,真的管用吗?
05 成长没有定式
如果不想成为、也不想培养出“优秀的绵羊”,我有两点小建议:
- 去体验,去探索,去迭代,不要害怕试错
- 去阅读,去讨论,去思考,拥抱更多的可能
没有人可以定义你,除了你自己。
真正的成长,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
恰逢四六级考试,屠夫有些随想,任性地写了下来,感谢耐心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