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河森堡新书《进击的巨人》,里面有个观点印象深刻:是资源的匮乏造就了人类,在与匮乏的搏斗中,我们学会了思考,变成了世界上脑容量最庞大的生物。然而,身体机能上的每一次转变,都伴随着新的诅咒。如直立行走导致骨盆变小,无数的妇女和儿童惨死在生产时刻。同样,脑容量的变大虽然让我们变得可以应付更为复杂的生存环境,也让我们同时变得更加多虑。思考有时候会产生创新,不可避免它也容易产生精神垃圾。
过度的焦虑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精神垃圾。我们焦虑现在,焦虑明天,焦虑未来。身边浩瀚如海的信息给予了我们无数正常不正常的参照。作为普通人,太容易在其中迷失。有人说,这是你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造成的。是的,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自己的方向和主心骨,自然所有的外在都会时刻影响自己,让我们犹如大海中的孤舟,彷徨无助。可是,我敢相信,真正没有为自己设立目标的人应该不多。
在经过与身边众多朋友的闲谈后,我发现,他们都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可是他们同样焦虑。他们焦虑自己的时间也许不够,焦虑自己的付出是否真的值得,焦虑自己的选择是否能实现收获最大化,甚至焦虑自己的目标是否真的如自己所想那般有意义。原来,焦虑不是我们阶段性的产物,它是与我们如影随形的存在。
在这个越来越发达和智能的时代里,我们倾向于花时间来焦虑,花时间来寻找答案。我们渴望能在我们读过的书中,看过的微信文章中,或是与某人的一席谈话中,瞬间收获人生的真谛,我们希望能在某一瞬间有所顿悟。就像我们把自己当成了一台机器,我们却渴望别人可以提供一份这台机器的操作说明书。我想这不是思想的懒惰,而是一种无助的自卑。
我们当然知道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可是也知道,要靠自己琢磨出一个终极答案实在太难了。看着自己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生活的圈子里,看着别人走遍世界,看着别人博学四海,别人会不会自卑我是不清楚,但对于我这样身处三线城市的人而言,很难有什么自信或是骄傲可言。于是,我们更加以为生活的答案,就在别处。
都说生活是自己的。即便要比较也是跟自己比。只是社会生存法则也告诉我们,没有人能脱离于社会独立存在。那么你自然要看过别人生活的模样,才能知晓自己生活的不同。世界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有人自信,就有人自卑。我们普通人的真正矛盾,在于不断追求着填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沟壑却难以找到真正安心的办法。没错,就是安心。
变幻莫测的社会,动荡局促的职场。没有强大的内心,便难以活得安稳和自在。记得春节和久未逢面在银行工作的表弟碰面。他的话让我深有同感:即便所有工作本质上一样,但体制内的工作可以不用时刻焦虑,与你们相处,我们可以庆幸的或许是我们焦虑的是更远的未来而非明天。老人一直期望我们走的老路,自有他们的道理。
好想知道正在阅读的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焦虑?也好好奇你是否有特别的解决焦虑的好方法?欢迎你能留言,直面心中的焦虑,一起寻求解决的路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