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博士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在朋友圈和微博等社交媒体疯传。这种文学体裁叫做非虚构性文学,怎样才能写好这种非虚构性文学呢!
看了王磊光这篇文章,牵动我的心弦,东北的农村怎么是这个样子?那些农村的妇女应该怎么生活,我的情感,我的反思,都被牵动着。
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篇非虚构性文学,在反思农村问题和东北问题之后,特别羡慕佩服这个博士的写作功底和写作技巧,我怎么才能写出一篇这样的文章?
听过王磊光的讲座,看过专门非虚构性文学的图书,终于寻找到可以实施的、对我们初步写作者可以借鉴的方法。这就是我下面要介绍的《三把神器》。
1坚持不懈,写个人随笔
有人可能会问,个人随笔就是信手拈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怎么可能是非虚构性文学的神器呢!?
非虚构性文学需要什么?
现实,现实的经历。
有故事情节的现实,有背景有人物的新闻。这是非虚构性文学的基础,否则非虚构性文学只是一个专有名词,没有人相信的空中楼阁。
个人随笔,是非虚构性文学的素材来源,也是非虚构文学的实践基地。
个人随笔,记录的都是你自己的经历,记录的都是你对身边事的看法,记录的都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儿。
坚持写个人随笔,学会第一口气叙述自己经历的事情,学会把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学会根据自己的经历谈一些观点和看法。
个人随笔,让阅历越来越丰富,让写作的感觉越来越强,让对人生的看法逐渐增加深度和广度。
古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个人随笔就是你的跬步,至千里的跬步,就是你的溪流,汇成江海的溪流。
如果说个人随笔,只是一个基础,后面两大神器,则是神来之笔,让你的作品改头换面,一鸣惊人。
2小说化修改
小说化修改。什么是小说化修改?我写的不是非虚构性文学吗?我写的不是新闻吗?
你可能感到非常惊奇?正是第二把神器神奇之处,也是作家不愿意说出的绝招。
小说特点是什么?人物饱满、情节栩栩如生、剧情狗血。
而新闻却少了这些特点,枯燥无味,没有新意,蜻蜓点水。
所谓的小说化修改,主要关注点是人物刻画是不是饱满?场景是不是吸引人?冲突是不是层峦叠起?景色描写是不是和整体的观点相适应?
个人随笔,一般随心而写,没有经历太多雕琢,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经过小说化修改,你发现记录的人物,刻画的更加饱满。标题和每个段落之间更加的紧凑,情节冲突此起彼伏。
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儿变得栩栩如生,变得那么深刻,变得那么有观点,通过你的眼睛去发现,通过你的耳朵去听闻。
3诗歌化修改
诗歌化修改,搞错没有?
诗和新闻是两个概念?如何新闻诗歌化?
这正是第三把神器妙来之笔。
诗歌的特点语句更加深邃,词汇精炼,读起来朗朗上口。
新闻和个人随笔的特点是平铺直叙,随口道来,把事情人物说清楚就行了。
诗歌化修改是文章的第二次修改,瞄准的是句子,是词汇,是表达方法。
主要是让句子更加优美。名句、警句、诗句不停的冒出来,读上去更有文学素养。
你的个人随笔,场景描述像小说娓娓动人,故事情节勾人心悬,景色描述像诗篇,诗情画意,观点深刻似评论,刀刀见血。
经过两次修改,不想红都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