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话说浩浩妈通过阅读我借给她的两本书,分别写了两篇读后感,今天就有朋友问我:贝老师,到底是哪几本书呀,赶快推荐一下吧!现将浩浩妈的读后感分享如下。

其一、《如何教孩子才肯学》读后感
非常有幸,贝老师送我一本《如何教孩子才肯学》的心理教育书,读完自己深受启发。
首先,作为一名母亲,我真的爱我的孩子吗?为什么孩子有话不愿和我说,愿意找贝老师去倾诉?没看书之前我错误的认为我是他妈妈,一切都是为他好,是最爱他的。所以在谈话中,加入个人,家庭,社会的东西太多,语气上不考虑孩子接受不接受,喜欢不喜欢,自己一骨脑的都说出来。其实,孩子现在大了,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而且又是青春期,所以孩子发现妈妈怎么说话这么没水平,不注意方式方法,就会和我生气。说实话,我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没有去尊重和理解他。想当然是真不行。所以做为母亲我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内心,理解并尊重他的内心。

升入高中,孩子的压力和责任大了,眼界和思想都在老师的教育下得到大大提高,如果我们再用原先的错误观念去教育他,只能彼此越来越远,我们已跟不上他进步的脚步。我的孩子特别喜欢他的历史老师,也就是贝老师。在一次家长开放日时,我坐在后排听了一节贝老师的课,太精彩了,我平生第一次听这么生动精彩充满知识和历史事件的课,有一同学在台上先讲历史故事,下面孩子们个个精神饱满,积极性特别高。贝老师旁征博引,带领大家穿越古今,环游世界各大事件,真是精彩至极!我也深深地被吸引。因为贝老师爱孩子,在他们需要吸收大量知识的时候不拘泥于课本,而是充满激情地将历史上各事件贯穿;在他们需要尊重和被肯定认可上,贝老师爱每一个孩子,充分给予赞美和欣赏,学习好的不好的在老师的眼里都是最优秀的。我的孩子就是贝老师的超级粉丝,我也喜欢她。因为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作为一个母亲爱孩子引导孩子,作为师长尊重理解发现孩子的让人佩服尊敬的可贵爱心,所以孩子们喜欢贝老师愿意和老师交流。

贝老师这么优秀,还在不停的学习,看书,我们难道不更应该好好看书学习,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吗?抛下我们虚伪的面子,真正去尊重爱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最优秀的,都有他自身的闪光点,不要怀疑,不要随意贬低,不要说伤孩子自尊心的话,也不要拿别人和他去比较,之前我做的很不好。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可能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请大家一定好好的爱我们的孩子,永远只看他们的优势。

其次,作为家长,不能太强势,不能错误引导,在学习和生活中要让孩子感到对前途的美好希望,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这段时间,我的孩子在学习上感到很吃力,因为之前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爱看书,懒的做作业,功课落下了,笔记整理的也不好不全。但是他特别喜欢画画,不吃不喝也愿抱着画夹画画,晚十二点叫也不想睡,自己光沉浸在画中。没看书之前,我光和他急,想用家长的架子压他,吼他,结果他比我还凶,本来想学来也不想学了。读完本书,我发现自己太不理解孩子。现学现用,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的优势,肯定他。我说:“浩浩,大家都佩服崇拜你画的画,老师又这样欣赏你的人品、智商和情商,以及你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你在学习是不是也应该再努力些,好好听课写作业,整理好笔记呢?现在作为高中生,最主要的是文化课的学习,你对于学习的态度将决定你的以后人生。再努力一下,坚持坚持,中央美院的门就离你近一步……”他听了,觉得是这样,自己便说:“是啊,我不能让文化课拉美术的后腿。”谢谢贝老师,让我学会了沉下心和孩子交流,孩子是听话懂事的,现在很知道上进。原先的我没有正确引导孩子,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对前途对生活学习的希望。家长教育孩子真是一门学问。

最后,家庭和谐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也是影响很大。爸爸妈妈都关心和爱孩子,孩子的心灵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反之就是负性人格。另外,为什么老师的孩子都这么优秀?因为老师家庭和谐,有文化,有涵养,对孩子的教育更有耐心和方法,所以为了孩子我们要好好学习,讲求方法,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要再盲目的认为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好就是爱孩子。
最后还想说,每个孩子都是最优秀的,学习成绩只代表一方面,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学习时好好学,不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

《放下孩子》读后感
作为我,孩子一度成为我的中心,今天贝老师借我一本犹太人写的《放下孩子》一书,让我幡然醒悟,自己在之前的教育和生活中注入自己的错误观念太多。这本书太好了,它从以下几方面又教育了我:
犹太教认为最神圣的地方是自己的家,我们与孩子共同进餐的餐桌便是圣坛,并用大量篇幅说明两个道理:一是,家务事是人生的基础课程;二是重视餐桌文化与遵守饮食教规。
家是和谐快乐休息娱乐的场所,我家的重心是沙发茶几,吃饭看电视,大人孩子都喜欢,但是缺失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教育。相比,自己是差之甚远,于是抓紧把餐桌收拾整齐,用餐都移至餐桌,并且在用餐的时候说些开心快乐的事,儿子也谈谈学校的轶闻趣事,餐桌文化开始。吃完饭让儿子收拾碗筷,之前几乎都是我包办。儿子在收拾中体会到快乐和轻松是我没想到的。

另外要真正提倡做好以上两点,首先,要以身做则,因为道理是靠父母做出来,由孩子模仿学习的,而不是靠父母说教而由孩子执行的;其次,要跟孩子划清界线,真正做到放心放手,不包办干涉不唠叨,给孩子自由发挥和犯错的空间,让孩子成长。这两点是我学习的重点,自己存在的太多不应该,真觉得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自己要抓紧改变唠叨,改变这也管那也管,孩子根本不喜欢,也不愿接受。其次,孩子并非我们的杰作,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强加给孩子,应当学会尊重孩子,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和生活,培养他们自信诚实,勇于进取,坚强有毅力的性格。另外作为家长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要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快乐,而不应放下所有而过度关注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浩浩曾有一天,对我说:妈妈,我不是您的中心,您应该走出去!”

孩子长大了,感受至深《放下孩子》,谢谢贝老师,我和孩子要共同成长,好好学习,相互尊重,在各自的领域里努力奋斗。每一个孩子都很优秀,关键是后期的教育,作为家长真应该提早多学习教育知识,更新理念,以身作则,为祖国社会培育出一个个杰出人才。
好好学习,读书有益我们的生活。谢谢贝老师!

我之所以借给浩浩妈书看,是因为,2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告诉我,要想孩子改变,家长必须先做出改变。有些家长可能不太愿意听到这样的说法。每当孩子出现厌学、不听话、或是爱发脾气等行为适应不良的问题时,家长通常不会认为自身存在什么问题,多数家长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我的孩子一定有什么问题,他/她需要改变。而事实上,不管孩子出现任何形式的适应不良问题,绝大部分的原因很可能是家庭教育方式出现了某些问题,因此,我们首先还是要从家庭亲子关系中去找原因。
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做出积极的改变,就算知道再多的帮助孩子成长的方法和技巧,都无法真正的被使用,也就更谈不上效果了。如果家长不准备改变,孩子的问题就一定会重复出现,以致于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问题。
其实,只要家长有所改变,孩子也会跟着改变。一个不成熟的焦虑的家长,必定会有一个焦虑的孩子;而同样的,一个成熟的健康快乐的家长,也一定会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