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
第二节课 讲作品
秦牧的散文《缺陷者的鲜花》
作者简介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91683/d012f9f036fc75c4.jpeg)
秦牧(1919年8月19日-1992年10月14日),原名林觉夫,小名阿书,别名派光、顽石,1919年生于香港,广东澄海人。中国散文界的"南秦北杨",中国作家、中华书局广州编辑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作品》杂志主编、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文联委员、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顾问。其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1992年逝世,享年73岁。
作品讲解
《缺陷者的鲜花》是一篇立意高,开掘深,富于哲理而又热情洋溢、兴味盎然的优秀散文。作者所描述的“缺陷者”的事,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文章所阐释的劳动和创造的道理,也并不深奥,然而,正因为作者所赞颂是人们司空见惯却未引起注意的事物,所揭示的是人们已经知道但未加以深思的道理,因而,当作者一但把这一切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并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深意时,就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也特别受到启发和教育。
缺陷和鲜花,它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相悖论的。
走在大街上,一般都不可能看到有人会给残疾人送鲜花,如果看到残疾人捧出鲜花,人们就会感到意外。
看到标题《残疾人的鲜花》,读者就会有一种新鲜和意外的感觉。
秦牧善于把叙事、抒情和说理融合在一起。
文章开篇就提到了晚年双耳残疾的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他完全听不见音乐声,听不见掌声的时候,仍然在大型音乐会上担任指挥。他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中,用他震撼人心的指挥才能和热爱音乐的身心,一次次的向广大的听众奉献着美丽的鲜花。
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曾经在贝多芬的面前弹奏钢琴,弹完以后,贝多芬上去亲吻了他,给了他最大的奖励。贝多芬虽然听不见,但他通过对李斯特的面部表情和手指动作理解到了他的造诣。
作者对一位盲人指挥家的描述后,还提到了盲诗人荷马、瞎了一只眼从事“微细雕刻”的象牙工艺师。
“这些缺陷者、残废者捧出来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他们的汗水,化成花朵上晶莹的露珠了。”
让我们赞美能够征服缺陷的大勇者!
作者是想“让我们从历史上某些缺陷者所栽培出来的瑰丽的艺术鲜花中,更好地领略’勇敢’’劳动’’创造’这些词儿的芬芳!”
作者通过几个缺陷者的故事,揭示了“不被缺陷和困难吓到的劳动创造精神”的主题。
《缺陷者的鲜花》在结构上很严谨,它采取层层肃笋的方法,步步深入,说理异常清楚。由于文章层层铺叙,紧紧围绕“劳动”、“创造”这个主题,因而最后的议论就相当形象、生动,也有助于说理的深入浅出。
就像作者文中说的那样,在我们身边也常常看到身有缺陷的残疾人捧出的鲜花。
如这几年我认识的朋友,人称“扫把哥”的盲人张志雄,他不仅能上山取材做扫把,还种植了一片果树,还会在母亲的指挥下骑摩托车,更可贵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汉语文学专业的本科文凭,电脑、手机、上网比许多明眼人玩得溜!
我作为自愿者,在一次参加一位爱心盲人女士组织的盲人旅游活动中,我结识了十几个盲人朋友,他们当中有男有女,有的是按摩师,有的是企业家,他们不光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自食其力,还不断的帮助其他有困难的残疾人。
看到他们爬山、坐空中索道、自己烧烤,在晚会上毫不逊色的歌声等等,让我感到震撼和自愧不如。他们是在用心丈量世界,用心感悟和认识世界,用心改变自己甚至改变世界。
《缺陷者的鲜花》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缺陷者都能捧出鲜花,我们正常人就应该更加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