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何读论语 017

作者: 我是何何呀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21:55 被阅读63次

——读上海古籍出版社《论语译注》

3     八佾第三

第三篇共26章,今天看看14-16章。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里是讲周代的礼制是根据夏、殷的礼来增减完善的,而且它比起3.9章所说“杞不足征也”“宋不足征也”更详细,“郁郁”二字是指周礼在文献、章法的记载上写得很仔细,包括了礼的本质和条文。所以孔子说他要遵循周礼。

有的人觉得所谓的“礼”是限制人的,压抑任性的,其实不然。古代圣人就指定的“礼数”,其实是最初指定礼法的人自性的至德流露。

正是因为仁、礼是自性的流露,克己复礼遵循礼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此,孔子才会“从心所欲不逾矩”。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鄹,是鲁国一个邑名,孔子的父亲曾经在那里做过邑大夫,所以有称孔子为鄹人之子。

孔子在鲁国被聘用后,有资格进入太庙助祭,(在演习礼仪的时候)遇到什么礼器、疑问都要问。有人就说:“是谁说鄹人之子懂礼的?他进太庙居然什么都要问。”孔子听说之后,就说:“(我遇事问)这就是礼呀。”

当时的人都知道孔子是知礼的,可以说是礼的专家。偏偏有人看他什么都问就讥讽他不是有真学问。然而,孔子入太庙还要问,是表现出他对于礼的谨慎、谦虚;当时肯定是有比他早进入太庙的人,他这么做也是对前人的恭敬,本身就是一种礼。

有些新人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奉行所谓的“大胆说就是有能力”“我怕我这么香的酒没人知道”随意地评论、提出反对意见,殊不知这是很无礼的行为,容易受到公司老员工的反感和疏远。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射不主皮”出自《仪礼·乡射礼》,意为射艺主张命中目的,不崇尚贯穿皮革(当时箭靶的材料)。孔子则说不同的人力量不同,射艺不看重贯穿皮革,而着重于礼,这才是古时候的规矩。

为什么说是古时候的规矩呢?《礼记·乐记》记曰:“武王克商,散军郊射,而贯革之射息。正谓此也。”周武王推翻商纣王时,在郊外举行射礼解散军队,从此这射礼就只讲究技艺和礼仪,不再崇尚练习武力了。

游于艺,以观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培养不同的兴趣爱好来陶冶情操。古人练习“六艺”是用来培养君子品德的,而我们现在似乎着重于技艺本身用以谋生,而忽略了背后的修身养性。

希望朋友们在学艺的过程中,自己本身做到修身成人,而后进一步安人、善群。


<<上一篇  专题目录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何何读论语 017

    ——读上海古籍出版社《论语译注》 3 八佾第三 第三篇共26章,今天看看14-16章。 3.14 子曰:“周监于二...

  • 何何读论语——文章目录

    何何读论语 001 何何读论语 002 何何读论语 003 何何读论语 004 何何读论语 005 何何读论语 0...

  • 何何读论语 001

    文/何何 ——读上海古籍出版社《论语译注》 关于《论语》,古往今来数不清的文人都有作注释、集注,写出他们自己的看法...

  • 何何读论语 002

    ——读上海古籍出版社《论语译注》 1 学而第一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 何何读论语 003

    ——读上海古籍出版社《论语译注》 1 学而第一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

  • 何何读论语 018

    ——读上海古籍出版社《论语译注》 3 八佾第三 第三篇共26章,今天看看17-19章。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

  • 何何读论语 009

    如果你以为《论语》只讲学习就错了! ——读上海古籍出版社《论语译注》 2 为政第二 为政篇共24章,今天看看前...

  • 何何读论语 007

    ——读上海古籍出版社《论语译注》 1 学而第一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 何何读论语 008

    ——读上海古籍出版社《论语译注》 1 学而第一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 何何读论语 013

    ——读上海古籍出版社《论语译注》 3 八佾第三 第三篇共26章,今天看看1-3章。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何读论语 0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zi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