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华歆

作者: KobbBryant | 来源:发表于2018-04-10 20:51 被阅读67次

    华歆(157年—232年),字子鱼,汉族。平原高唐人(今山东聊城高唐县)。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王朝的开国重臣,谥号“敬候”。

    华歆

    一、世说新语中的华歆三国志            中的华歆的对比

    两个华歆的对比

    一次,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种菜,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当它是瓦石一样,继续挥锄,而华歆却捡了起来。华歆也曾经和管宁在一起读书,门前有坐着豪华马车的人经过,管宁继续看书,而华歆却出去看了。等华歆回来时,管宁把席子一分为二,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这则故事反应出来华歆贪财,有些耐不住性子,与管宁有极大的反差。

    华歆家很贫苦,皇上赐给他们的金银锦缎,粮食和宫女,都被华歆送到了亲戚朋友家。家里却连一点粮食储备都没有。公卿大臣们常常把皇上赏赐的宫女变为奴隶,只有华歆替她们找人家出嫁。

    这则故事又告诉我们华歆不贪财毫不吝啬。

    二、三国演义中的华歆三国志中的华歆的对比

    两个华歆的再一次对比

    在三国演义中,华歆被描写成了一个很负面的一个人物,本来是在东吴那里生活的好好的,不知道哪天心血来潮,跳槽到了曹操那里,被曹操重用了。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华歆又知道曹丕很顾虑世间对他的耻笑和嘲笑。所以是他个人拟了一份汉献帝要把皇位禅让给曹丕的草诏书,逼着汉献帝同意发布。去逼迫汉献帝禅位给曹丕的时候,是他带着头的,因此成了曹魏的开国大功臣。

    这是个《三国演义》中跳梁小丑、穷凶极恶、趋炎附势的华歆。

    在三国志中,有一则故事是: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做出左右为难的样子。王朗却说:“船上还有空间,为什么不能把他捎上呢?”后来有小偷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就应该负责到底,怎么能遇到小偷就丢下他不管呢?”于是王朗仍像当初那样关照那个人。

    这又是一个三国志中深谋远虑、为他人着想、守信用、讲道义的华歆。

    通过世说新语、《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比较,我们发现,华歆其实被描写成了两面相互矛盾的人物。第一面是世说新语和三国演义,把华歆很正义的品格,写成了一个很丑陋,很被人厌恶的品格。而三国志,把画心原本的人物的特点真真正正的写了出来。

    而政史证明,华歆在汉灵帝末,被举荐为孝廉,在汉献帝初做了尚书郎。华歆在豫章做太守一职的时候,因为为政清廉,百姓们都很爱戴他。在建安五年的时候,入京做了议郎,参与军事,后来又做了尚书令。曹操在与孙权争夺的时候,让华歆做了军师。后来,在魏国建立后,做了魏国的御史大夫。曹操死后,曹操的儿子曹丕即位,华歆做相国一职,封为安乐乡侯

    从上面文字中不难发现,百姓们和官场的一些人们,都是举荐华歆去当官的,所以说当时的话先肯定是为人厚道,为官清廉的一个人。

    站在政史的角度上,在编写的时候当然是要实事求是了。世说新语和《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华歆就显得有些“驴头不对马嘴”了。

    站在刘义庆先生和罗贯中先生的角度上来说,编写这些故事的时候,个人情感和写作的目的肯定在里面所包含着。这么看是,世说新语和《三国演义》写的也都没错。

    不管怎样,我个人认为三国志里的华歆,才是真正的华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个”华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ky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