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292276/02fc02811ae7c98c.jpg)
第一次接触《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正值高考前夕的一个周末,那时已被繁重的学业折磨的昏天黑地,目光呆滞带着厚重的黑框眼镜,思维混乱的走到客厅,无意间看到扣放在沙发上的这本书,随即拿起来翻看几页。
书本打开的位置,刚好是孙少平在工地没门没窗的楼房里读书那段,他躺在那堆破烂不堪的被褥里,借着摇曳如豆的烛光,津津有味读着田晓霞推荐的《白轮船》,不知不觉天已微微亮出白色,就这样,他度过了孤单却又躁动的一夜。后来少平去给晓霞还书,在晓霞的提议下,他们相跟着在麻雀山拥有了一段温馨又微妙的独处时光,纵然彼此没有太多语言,但他们却又好像和对方已经说了很多一样,有着强烈的共鸣。
读完那章,我又不得不回到自己的房间去复习功课,因为对一个即将高考的人来说,任何与考试无关的行为都是浪费时间。坐在书桌前,脑海里却不时浮现一个画面,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顶着烈烈寒风在闪烁的烛光下奋发学习,一对心意相通的青年男女,相顾无言却热泪盈眶。
这就是我对《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最初印象,没有什么骇人听闻的故事,没有什么曲折离奇的遭遇,读大学后也经常有人推荐这本书,我竟有些不以为然,宁愿去读那些烂大街的鸡汤文也没有再翻开过这本书。
直至今日,才重新品读了这部巨著,这次阅读颇有些让我悔不当初,它不仅仅只是一本书,更仿佛我人生路上一位一见如故的老朋友,让我在喧嚣浮躁的时代里,找到了温暖的抚慰,让我在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找到未来的方向。
关于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影响程度,在此不做过多赘述,书里那个遥远的年代,那座可爱的村庄,那些几代人的生活变迁,虽岁月如梭历时多年,甚至在那片黄土高原上再也找不出一丝痕迹,但他们坚韧不拔,砥砺前行的精神永不落伍,将在一代又一代生命里传承不息。
一、生活与苦难
人为什么活着?这通常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有人追名逐利,有人寻求真理,有人财富至上……在贫困中摸爬滚打的孙少平固然知道钱对他的重要性,但此外他朦胧觉得,人活一辈子,不应该为了活着而活着,还应该有些另外的什么才对,于是他带着这样的疑问,在家人不解的神情中依然决然离开双水村,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他把挨饿受苦当做自己的生活常态,撕去农村教师的标签,和身份同样低微的揽工汉挤在一起,任凭坚硬的石块在脊背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痛,在工作环境严峻恶劣的煤矿,他辛勤劳动,没有任何抱怨和退缩,甚至享受与苦难抗争的心境。
无论是在黄原揽工或是在作为一个煤矿工人期间,心疼弟弟的孙少安都曾提出让他回到双水村,不要再受眼前的磨难和艰辛,甚至后来在吴仲平和孙兰香的提议下,他足可以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他都婉言拒绝。
这些决定对常人来说是超脱的,是难以理解的,只有孙少平明白自己对于苦难的情愫所在,他深深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才能拥有真正的尊严,人的一生就是要经受磨难,就是要永无休止奋斗,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熠熠生辉的!
二、婚姻与爱情
书里关于爱情的描写有很多,有孙少平与田晓霞情意相投的爱,有孙少安与贺秀莲甘苦与共的爱,有田润叶与李向前不离不弃的爱,有田润生与郝红梅相偎相依的爱,还有金波与藏族姑娘深刻凄美的爱,在这众多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里,田润叶与贺秀莲的女性形象尤为光辉伟岸。
在田润叶对孙少安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之后,等来的却是他和贺秀莲结婚的消息,痛心之余,还要面对李向前狂风骤雨般的追求,加之徐国强的循循善诱,最终违心的将自己托付给不喜欢的汽车司机,从此陷入情感的困顿无法自拔,每天顾影自怜暗自神伤。
直至命运的齿轮错了位,一场灾难夺去了李向前的双腿后,她才慢慢醒悟,在爱情的世界里,那个付出一切真心,却被别人无情踩在脚下的人,难道不是一样可怜?于是,善良的润叶决定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理性看待生活给予的一切幸与不幸,终于挣开感情的枷锁,重新开始轻快的生活。
想起钱老的一句话:“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润叶对少安的留恋,最终也成为她最想摆脱的情感之殇,在命运的捉弄下,爱不爱的,好像也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她还有爱人的能力。
另一边淳朴勤劳的贺秀莲,用黄土高原女性特有的淳朴和柔情,襄助孙少安度过一切难关,成为他日后挚爱不渝的妻子和事业发际的贤内助,不幸的是,在少安人生得意之时,她却因成年累月的辛劳而罹患肺癌顽疾。
尽管与润叶相比,她没有多少文化和学识,她只是在农田和砖厂任劳任怨,她只是在孙家做好一个儿媳妇的本分,但她让自己活成一束光,不仅照亮了自己的世界,也温暖了少安的人生,这或许就是她人生的最大舒展吧。
三、亲情与家庭
父亲,在中国传统家庭里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有时候似山,是全家人的主心骨,有他在便觉心安;有时候似树,为一家人遮风避雨,从不说苦;有时候似路,教你走过一生,做你的精神支柱……
孙玉厚老汉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又伟大的父亲,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里,熬煎着一家人的吃喝用度,在孩子们独当一面的时候,又生怕他们再遭磨难。我们时常看到他忧郁的蹲在自家脚地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从没有一丝松懈的表情。正是这样一位敦厚朴实,常怀忧患之心的父亲,让他的儿女们一个个骨子里透着不屈和坚韧,纵然他尽己之力也无法打破时代局限,给孩子们提供优渥的物质生活,但他教给他们丰富精神世界的法宝。
当孙少安迫于无奈提出分家时,一家人都予以理解,没有任何为难;当孙少平想要逃离黄土,外出闯荡时,父亲和哥哥就像一座老房子一样留在原地默默支持;当孙兰香为减轻家庭负担提出退学时,孙少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让她鼓起勇气在逐梦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当看到孙兰花一家的破烂光景时,全家人都没有抛弃她,时时刻刻想着帮她一把。
这样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为那个困顿的时代带去多少温馨和感动,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终究盼得云开见月明。
四、平凡与平庸
当田晓霞对孙少平说:“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这是可悲的!”从此孙少平就开始对学习的不懈追求,通过读书他发现这个世界的辽阔和人类的渺小,他的视野和格局也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黄原揽工,煤矿挖煤都不能阻止自己对知识的渴求,他不顾别人鄙夷的眼光,费尽心思为自己制造一隅读书之地,因为他不想变成晓霞口中那种粗鄙的人,既然不屑与之为伍,又何惧与众不同呢?
师傅王世才的骤然离世,爱人田晓霞的撒手人寰,加之飞来横祸带给他的伤痛,让经历过生死的孙少平越来越明白,“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熬煎中强大起来的”,自己只是这平凡世界里的一粒微尘,死亡是最终逃不开的归宿,那何不就此证明生命的强大,正如那句“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决定他的宽度”一样,平凡但不平庸的,在自己的那个世界里奋斗,让生命怒放,让灵魂重生。
阅读本书的时候,常常会跟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心潮澎湃,会跟着主人公的情绪波动而或喜或悲,但在合上书的那一刻,突然内心无比的平静下来,就像经历了十年的沧海桑田之后,心境突然变得豁然了一样。
那个时代虽已久远,但读者们对这本书的推崇经久不息,这就是巨著的魅力所在吧,因为那些生命传递出来的美好与感动,成长与希望,能够穿梭时空,在我们心底留下耀眼光芒,任它星移斗转,岁月荏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