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唐诗(九)

作者: 诺鸫竹隐 | 来源:发表于2019-10-02 07:04 被阅读0次
    品唐诗(九)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在苏州西郊。寒山寺,唐初诗僧寒山住此,故名。此寺于枫桥西一里处,始建于梁。

          深秋之夜,诗人泊舟枫桥,满腹的旅“愁”吧?“眠”而不能入睡一一“愁眠”者目送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华落落…而与“愁眠者对而为伴的,只有几树江枫,数点渔火。这一切,不更添旅“愁"么?好容易熬过前半夜,也许刚有睡意,而寒山寺的钟声,又飘进船舱…

          杜甫《遣怀》诗有“愁眼看霜露”句,而这里的“愁眠",想想,也正是此诗的核心词语。

          第三句,交待了“钟声”的来源。是浪费笔墨么?非也。“姑苏”,是留有吴、越兴亡史迹的文化名城;“寒山寺”,是南朝古刹,寒山、拾得两位诗僧曾住锡于此。“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于万籁俱寂的子夜,飘到客船,荡漾着历史的回音,洋溢着诗情禅意,怎能不动人遐思?

            此诗不仅在国内传诵,且远播日本,妇儒皆知。寒山寺也因此名扬海外,游人纷至,其艺术魅力,还用多说么?

            至于欧阳修于《六一诗话》中谓此诗后二句:“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后人辩论颇多,已成诗坛公案。自六朝以来,佛寺多夜半鸣钟。张继此诗一传,寒山寺夜半钟声,尤令人神往…

            这夜半的钟声,千百年来,余音缭绕,让人回味不已。我想至少我们应该明白:这是寺钟,而非他者。我的一位佛学上很有造诣的朋友说:“换一个角度来读此诗,会读出不一样的阔大境界。秋本无心,便无了愁;寒山,拾得,若闻得他们笃笃的足音,也许会多了几分自在欢喜…”

            这苍茫世界,“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客居他乡,漂泊无定,孤愁难寐之际,有寺钟传来,并且是夜半子时一一旧已去,新将生,能无警醒乎?

            大约,张继闻钟之后,睡得更踏实了,连梦也无…

    (昨深夜,正品读这首唐诗,朋友传来

    佛教音乐《寒山僧踪》并说了如下的话:“…换一个视角来读此诗,也许会读出不一样的阔大境界。秋,无心,便无了愁;寒山,拾得,多了几分自在欢喜…”

            哦…在我,这不也是“夜半钟声到客船”么?)

    品唐诗(九)

    2019.10.2.己亥九月初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唐诗(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pl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