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对话机器人,广义上分为三个领域
1. 问答机器人
例如“智能客服”,京东的JIMI,淘宝的小蜜等;
2. 助理机器人
顾名思义,希望打造个人助理,提高效率,如大家手机中的各种语音助手;
3. 聊天机器人
emmm,无边无际的聊,例如微软的小冰。
一、现阶段只看好问答机器人
首先说说助理类机器人
它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法做到和人一样真正的高效率,繁琐的步骤和实际操作一个app没有区别。
例如智能助理点外卖,智能助理是没法知道你真正想要吃什么直接帮你下单的,所以你告知“点外卖”后,还是必须在推荐的一堆餐厅里面自己慢慢的看,然后再确认下单。
这和打开“饿了么”,在首页推荐的商家中查看然后确认下单是没有区别的。
但现实中的助理是,“小王,帮我定个中午餐,不辣的”,这就够了。
但是短期内,助理机器人绝对达不到这种程度,从这方面上看,没法简化复杂事务的智能助理,并不看好。
再简单讲下聊天机器人
由于技术的限制,聊天机器人在短期是没法在突破的,瞎聊并不能真正的解决用户情感需求,
真正空虚寂寞冷的时候,打开一个直播平台,看看小姐姐的表演远比和小冰对话来的好。
机器可能会套路,但没法走心。
并且由于采用的文字对话,在使用的时候就会不免和真人进行对比,甚至和电影中的各种机器人进行对比,期望太高,以至于失望太大。
人类对于聊天机器人一开始就直盯着结局,相比之下,现实中无论哪款聊天机器人都越看越像“人工智障”——施晨,《聊天机器人的“委屈”:这场胜利何时归?》
最后,问答机器人在客服这个场景下,由于限定在单一的领域,期望并不像聊天机器人那样无边无际,只要能解答到问题即可,不要求情商有多高。
退一万步讲,实在是受不了了,还能call人工客服,总体上能保障体验,看好。
二、问答机器人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1)技术可行性
现有的智能客服,通过深度学习,能准确识别用户意图,识别率在80%以上,可商用。
2)落地可行性
客服中85%的问题都是重复的,可通过简单的回复解决的
3)必要性(或需求)
1. 精耕细作,需要控制成本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精耕细作,需要节约每一分钱,把钱用在刀刃上。
一个智能客服坐席成本仅为人工的10%。
2. 用户要求更好的体验,需求24小时响应,人工需要休息。
传统的IVR需要等待,但是科技真的让人越来越“懒”,用户变得越来越不愿意等。
智能客服支持高并发,支持24小时响应。
3)业务迭代快,要求更了解业务,同步更及时
客服要求从售后,转为了售前+运营+售后,要求充分了解业务,但人员的培训成本高,人员素质较低,且流动性大等,存在矛盾,即一方面提高了要求,另一方面人员薪资不涨,人员素质未提升。
智能客服通过知识库的更新,能迅速解决该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