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千言所蕴含的四字修道真言——“静、中、柔、返”。
老子五千言不仅阐述了什么是“道”,还为我们指出了如何遵循“道”,以及行事合乎于道的方法、要略。
一、静
静,可谓是闻道、悟道、修道的第一要素,也是天地万物立身处世的根本。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旁作,吾静以观其复。”告诉我们要观察、感悟“道”,静是根本、是前提。“治大国若烹小鲜”“以无事取天下”等都是在说明治国安邦之道必以静。“水,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用水比喻唯有静才是明、生之理。正所谓,静极而动,物极必反是也。对敌作战中主张“吾不为主而为客。”就是典型的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战争策略。
二、中
事物处于虚静状态,只是具备了观察、生、动的基础。老子曰:“道之为物,唯望唯惚。惚啊!望啊!中有象啊!望啊!惚啊!中有物啊!幽啊!冥啊!中有情啊!其情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顺众父。”老子告诉我们“道”虽然表面虚无寂静,但是其内在却非常丰富——有象、有物、有情、有信啊!老子曰:“多闻数穷,不若守中。”天地万物无穷无尽,怎么可能什么事物都知道得清楚明白呢?所以,抓住事物内在的本质才是正道。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为腹不为目,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也是在说要注重内在精神道德的修养,保持内心恬淡虚无,淡泊名利,这样就不容易受到外在物质名利的诱惑而迷失本性。
三、柔
在天地万物之中,老子最推崇“水”,水德性柔。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之言曰:受邦之訽,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详,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能无尤。”老子以“柔弱胜刚强”“居善地”“利万物而不争”“其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告诫我们“弱者道之用”,只有坚守柔弱,才是博大坚强的根本,才是遵循于“道”,顺应自然的体现方式。
四、返
老子用五个字讲述“道”的运动规律——“反者,道之动。”反映了老子深刻认识到事物发展物极必反的对立统一思想。“致虚极,守静笃,万物旁作,吾静以观其复。”一个“复”再次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规律。
“反者道之动。”老子言简意赅地用此五个字讲述了“道”的运动规律。可谓生动形象、意蕴深刻至极。在五千言中随处可见对此运动规律的表述,例如: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向我们介绍了“欲前先后,欲进先退”以退为进、以弱胜强的思想观念。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向我们展示了“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用兵策略。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告诫我们唯有本固方能成其大、成其事。同理,“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谷王无猒溪流故能成其大”这些格言警句都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不忘初心、不忘本!本立则事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长久也。老子曰:“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天地而弗能久,有兄于人乎?”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猒也。”以“百谷王”以及圣明的统治者谦下不争、虚怀若谷、包容万物的道德品质,反而成就了他们的博大、上民、先民、私。故老子曰:“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反者道之动”,老子为我们指出事物始终要向其反面发展的运动规律,告诫我们要不忘初心,坚守本真,本立则道成。
“静、中、柔、返”此修道四要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印证、相互影响,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感悟“道”。
止一
2023年9月14日于昆明
参考书目
1、【春秋】老聃 著:《老子》,梁海明译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2、止一 著:《“1+1”教学》,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注:文中观点纯属止一个人一己愚见,不代表任何人及其思想。若有不是之处,请一笑置之!
简书同号有连载,
有缘之人等你来。
尊道贵德明要妙,
恬淡虚无道门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