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修道
修道,何谓修道?什么时候才算是修道?本人以老子五千言所阐述“道”以及对“道”的理解、感悟与诸子百家经典所传递信息进行印证,对此强做描述。本人水平有限,多有不实、不详之处,请多多包涵。修道大概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一)问道
老子曰:“上士闻道,堇而行之;中士闻道,将信将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无以谓道。”闻道之士,心知有道,隐而不见,若隐若现,所以小心翼翼、谨慎探求。昔者杨朱以独善其身闻修身之道。
(二)悟道
有志于“道”之士,闻道后经过长期的感悟、探究,对心中模糊隐晦的道一朝而悟,终于清楚明白,有若实质,踏上自己寻找已久之道,这整个过程最终以悟到了道作为标志。例如,王阳明先生龙场悟道“致良知”步入圣人之道;孔子悟道“中庸”作为修身治世之道。
(三)体道
悟道后以己之道于生活实际之中印证、体验,进一步进行感悟。例如,王阳明于龙场悟道“致良知”后一直到其晚年最终感悟到“良知”为其圣人之道的理念核心。
(四)修道
悟道后,以己之道修术,于实际生活实践中进行运用、完善,以术促道,进一步完善所悟之道。例如,王阳明先生于悟道“致良知”后,经历平乱、讲学等活动,最终于晚年进一步完善其道之核心为“良知”;鬼谷子悟道“盛神”之后,以其运用于纵横之术,并以其纵横之术进一步完善、巩固其“盛神”之道;孙子悟道“兵”,于用兵之中完善其以兵入道之路。
(五)证道
证道,大致可分为两层意思:
从广义上讲,其实修道的整个过程都是在不断地悟道、体道、修道、证道,所以从此方面来讲修道过程既是证道。
从狭义上讲,证道,是谓修道圆满是也,也可以理解为突破自身所修之道本身的瓶颈束缚,从而进入一个更加宽广的领域。依个人所修之道不同,由悟道而至体道、修道,逐渐将自身所修之道进行实践、印证,并进一步感悟、完善,最终破茧成蝶、涅槃重生。若佛经记载属实,佛陀于四禅八定之后证得第九定,即为证道成功。
(六)得道
得道
老子曰:“道,不可得。夫得者失之,执者败之。”所以说,得道只是一种方向、目标而也,不可能得道。但是却可以行事合乎于道,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于道,则几于道矣。
以上对修道过程的论述、划分,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感悟“道”强而容之。其实在修道过程中很难区分什么时候是悟道?什么时候是体道?什么时候是修道?什么时候是证道?如此命名仅仅只是为了从不同的侧面更好地对修道过程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表述而也。也没有严格的谁先谁后、谁忧谁劣的说法,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一体多面的关系。老子曰:“道者,一也。一者,道也。”
注:文中观点纯属止一个人一己愚见,不代表任何人及其思想。若有不是之处,请一笑置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