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乎发现一个现象,对文学类书籍感兴趣的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对金庸的武侠小说有一种偏见,就是所谓艺术价值的偏见,而喜欢金庸武侠小说的人,也许同时又喜欢文学的人比例似乎占的不是很多,有人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成人版的童话,既然是童话,我们就一定要以读童话或者神话故事的方式去读,这样才能读出它应有的文学价值出来!
金庸的每一本小说里其实都包含了很多个小的童话,比如我最喜欢的角色是老顽童周伯通,周伯通为什么从小玩到老,自始至终都没有长大,我们不要去做现实的角度考虑,其实应该是他自己不想自己长大,我们还记得有几本书也有类似这样的角色,如《铁皮鼓》和《麦田的守望者》,他们都有提到过这样的一个现象,为了逃避自己长大之后所要面临的问题。
老顽童在小的时候,也许是因为王重阳的纵容,没有好好的教养,使其保持了一种天性,但长大之后,由于和瑛姑之间产生了一种不合乎礼教的情感关系,于是他应该是从此拒绝了自己继续长大,这种拒绝长大,是一种对长大后的礼教和情感负责的恐惧。
我们看到之后的老顽童,他始终保持了这种心性淳厚的童心,和自始至终的善良,黄药师骗了他的九阴真经,并且关在山洞里,他也始终没有任何的怨恨,最后也不过是一泼屎尿就算完成了“复仇”,他始终把人生当成一场游戏,在游戏里只有好玩与不好玩,开始与结局,其他的对他来说似乎都是浮云,因此对西毒欧阳锋的多次加害,他似乎永远不存在会产生任何的仇恨。
他对千百年的儒家礼教做出了根本性的颠覆,长幼尊卑、克己复礼这些从不会在他的意识里存在,他可以与自己小一代的郭靖结为兄弟,我们国人一直有少年老成这样的做人标准,有道德,守纲常,在老顽童这里却被彻底的颠覆,这些伦理纲常在他身上显得有一种荒诞感。
老顽童这些表面行为和性格在我们看来并不是什么缺点,但唯独一样,就是不负责任,这也正是金庸的细腻之处,这样一个心智如几岁小孩的老顽童,当然不会完成大人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无法很好的完成黄蓉交给他,在宫廷了照顾洪七公的任务,这我们也只能理解他了!
有意思的是,在《神雕侠侣》最后部分,他终于在杨过的劝说之下,完成了化解与瑛姑和一灯大师之间的隔阂,也许在他的百岁之际,他终于长大了!一个故事,一种寓言,就像当下的那些荒诞和魔幻故事背后,也许就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文:饼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