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古代文化战争时代
铁马金戈——第二十四章 长平之战中的骑兵(3)

铁马金戈——第二十四章 长平之战中的骑兵(3)

作者: 豆浆骑兵 | 来源:发表于2018-08-23 14:41 被阅读38次

八、骑兵的首次登场:

1.秦军战前的部署:

不同于赵军的梯次防御,作为进攻方的秦军,在王龁率领下,到达长平战场外围后,立即便展开的攻击队形。

在秦军到达沁河西岸前,当经过马邑城、故端氏城等。

马邑城据《太平寰宇记》记载:”马邑,城置山上,(沁水)县东二十里,《史记》白起与赵括为秦赵相战于长平之时,筑此城养马,其处峻险,南临小洞,北拒大川“

现马邑旧址处,仍然濒临梅河,水富草肥,形势险冲,而南北山坡牧马条件良好,又适宜马匹隐蔽。作为秦军牧马之地当为史实。

马邑城再向下进军,就会达到端氏城(今沁水东北郑庄乡河头村自然村西城),端氏城历来是沁河重要渡口和河防重镇,此城历史悠久,文献早有记载《史记*赵世家》记载:”成侯十六年(公元前359年),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肃侯元年(公元前349年),夺晋君端氏,徙处屯留“

由此可见一是端氏城建城时间极长,二是端氏城曾经作为晋君封地,城池规模不会太小,在当时上党郡内肯定算是一座大城。

端氏城东南20千米有端氏镇,镇子地处沁河及其支流端氏河汇流处,自古是一处渡口。

端氏镇再向前为沁河河西的秦庄,秦庄当地相传因秦军驻扎于此,而名秦庄。端氏镇对面的沁河东是武安屯城。据《泽州府志》记载:”屯城在(阳城)县东北三十五里,秦白起置兵于沁河滨,北为武安,南为屯城,左山右泽,险固可凭“由此可知,武安和屯城应为白起出任秦军统帅时,屯兵地点。王龁初到长平时,秦军战线最远只可能触及到秦庄附近。

王龁极有可能便是以端氏城为最初的前进基地,置军马于马邑城牧养,以端氏镇为前沿警戒阵地,一路抵达距离长平战区50余千米的地段。

注意秦军大本营位置

2.长平第一战:

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四月,秦军在王龁率领下,抵达长平战场外围。赵军在廉颇率领下,早秦军一步占领了长平(赵军先抵达战场这个环节,参加第二十三章),先后布下了三道防线。

赵国军队再与秦军斥候骑兵相遇后,率先发起了对秦军的进攻,结果却被秦军斥候骑兵击败,裨将茄殒命沙场。长平之战秦赵直接军事冲突爆发了,首战与首功都被骑兵包揽了。

这里我们要进行一下兵棋推演:

先说赵国这面,赵军先秦军一步到达,并且在长平最前沿依托高平关、二鄣城、光狼城构筑完成了空仓岭防线。战略上已经先秦军一步,从廉颇打造的防线不难看出,赵军初期的军事战略就是以逸待劳,等待秦军的到来。

而秦军则不同,秦军行军中,并不知道赵军在何处布防,秦军当然不会傻到一头撞进赵军的包围圈里,所以秦军在进入上党郡之后,必然派出斥候,在前面打探敌情,勘察地形。为什么派出的斥候一定是骑兵?原因有三,一是秦军军队中有斥候骑步的编制,王龁此次出征,没有道理军队中不配置骑兵。二是依据对现马邑城的考证,证明秦军骑兵确实曾在此驻扎牧马。三是依据白起后来用5000骑兵作为奇兵,大胆穿插至敌后,可知秦军骑兵数量很成规模。既然有骑步,并且数量还不少,那么类似这种打探敌情,勘察地形的任务就没有必要让两条腿的步兵去了!斥候骑兵,速度快,生存率高,发现敌情及时回报,在秦军尚不知赵军位于何处的时候,时间就是生命!秦军主将断不会让步兵在前面充当斥候。

再回头说赵军,既然空仓岭防线已经构筑完毕了,接下来应该干什么?以逸待劳是肯定的,但是好像没有必要让全体赵军全部顶盔贯甲,弓上弦,剑出鞘,天天站在城头上等着秦军的到来!实际上赵军更关心秦军何时能够出现,所以为了预留出充足的准备时间,赵军一定会在空仓岭防线的最前沿高平关派出巡逻兵,向西出发,一是巡逻防线,二是时刻警戒秦军,一旦发现秦军立刻回报,给赵军留下充足的战前准备时间。

这支率先向秦军发动进攻的赵军,应该就是配属于空仓岭防线的巡逻兵,并且很可能与秦国斥候骑兵一样,也是一支骑兵队伍。道理很简单,在赵军尚不知秦军具体动态的时候,赵军一定会选择速度更快的骑兵,去防线外巡逻,道理与秦军选择骑兵当斥候是一样的!

3.不是冤家不聚头:

两支怀揣各自任务的骑兵部队,在一片并不陌生的地域里(秦军在左近的20年里多次经过或穿越上党郡,赵军因为有原上党郡郡兵的加入,对于这个区域也肯定不会陌生),小心翼翼地前行,马速并不快,马蹄落地地节奏刚刚好,只要接收到马背上骑手加速前进的命令时,马速刚刚能够奔驰起来。

风过,叶落,两处分属不同阵营的骑兵,同时发现了不远处的敌军!两拨骑兵部队的指挥官,都在第一时间让本方骑手火速向后通报敌情,为已方部队的后续行动留出充足时间。

秦军斥候骑兵的数量一定是比赵军骑兵的数量要少的!因为愿为“犯”字,道出了赵军抢先进攻的事实,作为侦察兵,不论是秦军斥候骑兵,还是赵军这支巡逻队,都没有非要战斗的必要。打探出敌情,与对方正面遭遇了,便算完成任务了。双方都可以非常从容地退走。赵军在人数上明显占优,指挥官茄认为胜算很大,要把这些秦国斥候骑兵当做功劳收下,所以才抢先发动了进攻。

然而,同样是骑兵,人数占优并且是抢先发动进攻的赵国骑兵,并没有占到优势,指挥官茄,竟然被秦国骑兵杀了!显然这次短暂的接触,便分出胜负的长平第一战,以秦国斥候骑兵获胜而告终。

以上便是骑兵在长平之战中首次亮相的表现。

在冯梦龙所著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中是这样描述这场战斗的:

却说赵茄领军五千,哨探出长平关外,约二十里,正遇秦将司马梗,亦行探来到。赵茄欺司马梗兵少,直前搏战。正在交 锋,秦第二哨张唐兵又到。赵茄心慌手慢,被司马梗一刀斩之,乱杀赵兵。廉颇闻前哨有失,传谕各垒用心把守,勿与秦战。——《东周列国志》节选

《东周列国志》作为历史演义小说,这里面肯定是有加工成分的,但是也有可能现实状况就是如《列国志》所说,秦、赵双方在交战后,秦军后援赶到,让本来人数处于优势的赵军,在场面上吃了亏,最后兵败,裨将茄身死。但是有明显的逻辑错误,既然是外出侦察敌情,五千人明显太多了,与侦察敌情的本意相去甚远,二是秦、赵两国都没有哨这个军事编制,哨是明、清时期的军事编制,但是“哨”作为军事编制,历来人数不清不明,一哨人马最多1020人,最少100人,即便按照最多计算,秦军仅仅用二哨人马,二千余人,就干翻了赵军五千人!所以要认清历史演义小说的本质!不能以历史演义小说中记录的东西作为依据!

4.裨将到底是什么职位?

赵国首战败于秦国,裨将茄身死。能够以身死换得司马迁单独写下来他的名,不知道是“裨将茄”的幸运还是不幸,在诸多涉及到长平之战的文献资料里,有名有姓的,多是两军主帅,廉颇、王龁、赵括、白起等等,对于主帅之下人名的记述是少之又少的!从侧面反映出“裨将茄”身死,对于赵国带来的消极影响很大。那么问题就来了,裨将到底是个什么职位?

长期以来,对于裨将的解释一直很模糊,大家似乎认为裨将就是一般的副将,言下之意就是众多副将的任何一人都可以叫裨将。

翻开《辞源》,裨将:副将,《史记·项羽本纪》於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李斯列传》(蒙恬)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再看看史记其他几处关于裨将的记载:《白起王翦列传》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蒙恬列传》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

三个臭裨将顶一个诸葛亮,后来演变为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通过以上几则有关裨将的记述,我们不难发现,同样是裨将,但是裨将也分等级。比如在白起出任秦军主将后,王龁为尉裨将,要知道王龁原先一直是秦军主将,白起来了之后,只可能充任白起的副手,不可能被连降几级使用,以白起出任总司令,王龁为副司令,这个也是符合逻辑的。所以尉裨将相当于军队副司令员的职位。

再看《蒙恬列传》中裨将军,是能够独领一军的实职将军,与王翦麾下的军队配合一起进攻楚国。裨将军有可能是出于战役需要,将几支隶属不同的军队临时编组为一军,而特设的实职将军职位,伴随作战任务的终结,裨将军的编制随即解除。(这种因战斗任务需要而临时编组的事情,是非常普遍的,即便现代军事史中也经常会有混编现象)为了区分这种临时编组的军队,特别在军队首脑将军前加上“裨”字以示区分。

最后,是我们常说的裨将,就是军队中真正的副将。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是按照西汉当时的军队编组情况予以记述书中涉关军事方面的情况,因此我们要参考一下西汉军队编制法:

本文采用学者李零严格基于《上孙家寨汉简》释文推导出西汉军队编制,具体是:

(伍)5人队,

(什)2个5人队组成10人队,

(队)5个10人队(前后左中右)组成50人队,

(官)前后两个50人队组成百人队,

(曲)左右两个百人队组成200人队,

(部)前后两个200人队组成400人队,

(校)左右前中后组成2000人团,

(军)2个2000人团组成一军

李零严格基于《上孙家寨汉简》释文推到了西汉时期军队编制

(关于西汉军队具体编制问题,也有几种不同说法,主要分歧点在于校这级编制的具体人数。还有校一级的军事主官是尉还是裨将)

从这个编制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裨将作为一军之长,将军的副手,实际上是没有直接统辖部属的!裨将更多地是要辅佐主将,处理各种军务,将主将交办的各项任务予以完成,需要调动下级部队时,是以主将的军令来调动,任务结束后,部队回到原建制,裨将重新回到指挥系统内。

综上所述,裨将茄,便是这样一位隶属于空仓岭防线副将,当时可能正在完成空仓岭防线主将(相当于前敌总指挥)特别交待的任务,与秦军不期而遇。这个任务无外乎就是打探秦军动向,因为是以侦察为主,裨将茄所带部属不会太多,最多一部人马400人,最少一官人马100人,人数再少,就没有必要让身为主将副手的裨将去率领了,直接让下级军官来完成就行了。

但是很不幸,因为裨将茄的身死,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豆浆骑兵,带你领略原汁原味地骑兵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铁马金戈——第二十四章 长平之战中的骑兵(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ge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