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史记 河渠书》

读《史记 河渠书》

作者: 鹰扬云飞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13:57 被阅读0次

         该篇以大禹治水为开端,先民们在治水过程积累的技术开始逐渐利用到对河流的改造上,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鸿沟、都江宴、郑国渠等设施发挥出了高效的灌溉和漕运作用,也推动了西汉时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西汉的漕运事业是以围绕着保障首都长安经济生活而展开的,关中通过渭河,黄河中下游的山东地区和山西南部汾河谷地通过黄河向长安运送粮食物资。为了解决渭河河道运输时间过长的问题,当时负责农业的官员郑当时主持开渠引渭河水至长安,缩短了一半航程兼有灌溉之利。为了解决黄河砥柱漕运过程中的损耗,山西汾河下游兴修了引黄河水灌溉的工程,因黄河改道而费力无功。此后御史大夫张汤发动建设褒斜道,漕运通过汉江溯流而上,经褒斜道陆路中转再沿关中河道抵达长安,水陆并重,方案颇有现代色彩。而褒斜道建成后,才发现汉江水流湍急不能通航,不过褒斜道却成为长安沟通汉中和四川盆地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河渠书中列举了四个修渠的案例,谈的上成功的只有郑当时一例,其余三个均是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最终成效甚微,一方面可见当时水利技术的不成熟,一方面可见当时政府决策中浓厚的主观色彩。

        “河灾衍溢,害中国也甚“,黄河是一条让中国人爱恨交加的母亲河,古代华夏核心地区都仰赖其滋润养育,而其飘忽不定,难以驯服,时时决口改道又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汉初黄河已经决口两次,都是在下游的东郡,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山东交界的地区,第二次决口是在汉武帝元光年间,河水漫灌于淮泗流域,当时主政的丞相田蚡为了私利建议皇帝不堵决口,二十几年任其危害下游地区。真正解决这次黄河决口是在武帝封禅之后,汉王朝发动了上万人进行整治,武帝亲临现场,沉白马玉璧,将军以下的官员都背负物资去填塞决口,终于堵住了决口,按照大禹时期治理黄河的思路,下游黄河分两条河道入海,以减缓上游水势,此后黄河下游南岸地区才得以安宁。这次治理后,汉王朝兴起了一个水利建设的小高潮,河西走廊、关中、江淮地区都更进一步的开渠灌溉,促进农业开发。

        司马迁在文末感叹:“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水用的好则利国利民,用不好则危害极大,中国封建时代都是集全国之力治理黄河,维持漕运,悠悠千年都是一件大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记 河渠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mv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