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个星期左右时间,抓耳挠腮终于强迫自己读完了这本书。作者的赘述加上译者的理工男措辞,让人读起来真是味同啃树根……不过毕竟不是读文学作品,内容有氧最为重要。
在弹尽粮绝之前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每个创业企业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这不是痛点,而是致命点。笔者就自身的创业经验及多年创新企业顾问的身份总结出了一套主体框架清晰,每个环节操作性及借鉴性很强的创业实操手册。提出了与丰田精益生产相对的精益创业的概念。因为以前在制造企业就职期间学习和应用过一些精益生产的理念,所以对lean的认知,还是比较认可和推崇的。读本书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触动,从中确实学到不少。书中列举了很多生动贴切的真实创业成败案例,让人受益颇多,真有点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那意思。
下面摘些触动我的内容和我自己的感想一并列出来分享给大家:
1.将创业的总过程分为愿景、驾驭、加速三部分,框架清晰,每部分相应地给出定义、分析、正反面的实例;
2.驾驭部分提出了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让创业者能在早期发现和更正战略方向的错误,尽早做到调整和转型,将浪费控制在最低;
3.提出MVP(最小化可行产品)的理念,给出了很多实操指导方案和很多实际应用例子,认为是书中氧含量最高,最让我收益的部分;
4.给创业者提出了很多战略决策方面的建议和方法,使其避免因个人性格原因、虚荣指标等等因素影响企业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和转型而浪费资源;
5.将“5W1H”应用到创业过程中(5个为什么);
6.“我们这个时代大问题不是能不能制造出来,而是应不应该制造出来。”;
7.价值假设衡量的是当顾客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时,它是不是真的实现了其价值。增长假设”是用来测试新顾客如何发现一种产品或服务的;
8.对公司/产品来说,有三种增长引擎:
黏着式增长引擎:重点关注“流失率;
病毒式增长引擎:努力提升“病毒系数——每个注册用户将带来多少使用产品的新用户。病毒与口碑的区别,具有病毒式增长特质的产品依靠人和人之间的传递,是正常使用产品的必然结果,而口碑不一定要通过使用产品的过程;
付费式增长引擎:关键在于单用户收益 > 获取成本”
9.还有个案例具体什么公司不记得了,就是做最小化可行品都需要很高的代价的时候,他转变了个思路,直接做了个PPT演示给客户,以完成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
话说回来,虽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你自己没走过,那都是别人家的路。类似方法论的东西,理论也好,实例也好,从古至今从来没缺过。像几千年前老子的《道德经》到几百年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某种层面上都是方法论的代表作。可千百年来,甚至是知识普及率如此高、获取途径如此便捷的今天,多少人、多少事还是躲不开那弯弯绕......说“听过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样的话实属有些悲观、狭隘。可很多时候路还是得自己走。毛主席说得好:实践出真知!
最后愿诸位,清白勇敢,想干就干!
ALA 2019.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