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旅途

作者: 曲径小花 | 来源:发表于2019-01-01 23:43 被阅读3次

    记得年少刚接触文字是母亲为我读故事书,那本厚重带着插图的《安徒生童话》让我知道美好而动听的故事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积。不自觉喜欢用稚嫩的小手翻阅着看不懂的文字,因为我知道这文字在母亲的口中传递出的画面要比插图更好看,更动情。

    直到上学,才发现书籍的美好并不仅仅局限于在脑海里呈现的画面,而是一种声音的美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放学的路上,三五个同伴,点着脚尖,雀跃地迈着步子,嘴里哼唱着清澈悦耳的诗句。夏日,哥哥带着我们去河边捞鱼,拿着巴掌大的花叶放在脸前遮阳,脚丫子迈到水里,嘴里不自觉念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荷叶间。”我赶紧一口气答道“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那时的我们就像是水中的小鱼,欢快诙谐地吐出动听悦耳的“泡泡”。

    花季岁月,书籍中的文字逐渐地泛起情感的涟漪,在焦躁烦闷的学习生活中,书籍便成为了精神上的甘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一字一句都让人那么难忘,依稀看到一位单薄的女子徘徊远望,渴望身着一袭青衣的男子能出现在天边走近到眼前。那个时候,我为东坡笔下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所感动,我想象不到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般豪情的词人竟能这般柔情,苏子与妻子的爱经受了生死离别,竟还能如此执着痴恋。学业繁重,日夜不停地复习考点,尽管如此,硬通过跟老师“打游击战”花了二十天的时间啃完了整本《红楼梦》,尽情地陶醉在字里行间,读完之后,依然恋恋不舍,喜欢的地方又读了几遍,那时我最喜欢的人物倒不是林黛玉,因为她命中应了这句“质本洁来还洁去”注定了悲剧的人生,我更喜欢史湘云,活泼有朝气,醉眠芍药裀的那一段,略显出女子身上的那份洒脱,豪气。

    直到大学的时候,我才懂得湘云身上的这份豪气正是有几分魏晋风骨的气质。如我所愿,大学选择了中文这个专业,在大学上课印象颇为深刻的是仇海平教授为我们上的古代文学史,他为我们朗诵,甚至歌唱了几篇赋,意思并不明了,但是他身上散发出的古典文人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从那个时候,我对古代文人有了兴趣,并犹爱魏晋文人身上的浩然之气。大学读书的几年中,情感虽不那样炽热,但感悟要更多一些,记得最动情的一首诗是仓央嘉措的《那一世》其中一句“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触摸你的指尖”让我这个局外人都能感到爱的包容,以前理解的爱是冲动,是倔强,是坚韧,但从这首诗当中我品味出了爱更像是水。老子曾提到“上善若水”,于丹教授就此也讲过“水利万物而不争”,如果真要将爱形象的表述出来的话,那么它更有水的特性,清澈,纯洁,宽容大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云游四方,游遍名山大川,拜访庙宇古刹,只为寻得心中的一片安宁。视野的放逐其实也是精神的回归,人行于天地之间,本就应坦坦荡荡,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从书中描摹的山河来看,我更向往去西藏,一望无垠的蓝天,连绵起伏的山川,望不到头的青石台阶,怀着虔诚的心,向着心中神圣的净地朝拜,那应该是一种无尚的光荣罢。

    最近几年我喜欢上了林清玄的文章,老师说她也喜欢林清玄,但林清玄的文章太清心寡欲并不适合年轻人,我却打趣道“心灵年纪确实不小了”。林清玄在回忆往事的时候谈到“这些旧事使我充满了力量,觉得人生大致上还是美好的”,生活之中,我们在意的太多,无能为力的也很多,有时候做到“随喜”、“随业”、“随顺”、“随缘”,也许会豁然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好,保留着本心的真善美,归来之后仍是那个明媚的少年。

    如今,我已经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奋斗在教育事业上,才真正感觉到自己身上无形的压力。语文教学很灵活,其中最为本质的便是语文素质的提升,而语文这门学科的基础,提高,延伸很大程度上都在于阅读的积累,高一点的层次便是对文章的感悟。

    为学生上得第一节课是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语言清新不俗,文字表达灵动富有魅力。我在备课的时候听了很多遍录音,试着将声音变得有朝气能活泼自然地将春色用声音渲染出来。第一节课的朗读效果不错,刚开始的时候个别学生有点想笑,直到听完整篇文章,学生已经跃跃欲试,在自由朗读的环节,学生大声尝试朗读。从我的阅读经历来谈,对书籍的兴趣,首先从阅读的声音,再到阅读品味文章的情感,直到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可以让自己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感悟生活,真正感悟到阅读的魅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旅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qa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