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我心中的苏东坡

作者: 云雀之行 | 来源:发表于2020-04-20 23:23 被阅读0次

    他是豁达之人——旷世达观,飘逸豪放。

           

            “乌台诗案”是苏轼仕途的一个转折点。他从一个声名大噪,万人追捧的少年成名的大文豪落迫为被贬萧瑟之地黄州的犯官,无法想象苏轼内心的郁闷和愁苦。携家眷初到黄州,那时居无定所,又无收入来源,生存成了首要难题,他的朋友向朝廷申请黄州东城外的一片坡地,苏轼从此开始了躬耕深种的农夫生活。他与山野农夫席地而坐,讨教耕种之法,闲聊谈笑。在此期间,生活拮据的苏东坡又发明了多种美食如东坡肉,东坡羹,东坡饼等,把清贫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姿,有趣有味。之后在东坡之上,苏轼修建了五间泥瓦农舍,取名为“雪堂”。从此,苏轼一家人从阴暗潮湿的临皋亭搬离,入住“雪堂”。“乌台诗案”后,苏轼已从最初的意气风发,开始向成熟豁达的阶段转变,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到“一蓑烟雨任平生”,从“诗酒趁年华”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的这些宋词当中都浸透了对他人生经历的豁达旷世的风采。

    他是为民请命之人——心系百姓,为民造福

            苏轼也是个心系天下苍生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心怀天下,济世苍生。随着他不断的被贬谪到江南各地,他的政绩也遍布到江南各地。在杭州,他判官妓从良,灭蝗灾,与太守修西湖六井,疏浚茅山,盐桥二河,筑西湖堤;在密州,遇旱灾,他便祈雨,罢给田募人充税,平定海盗;在惠州成立救儿会,救活婴儿数千人,打凿东坡井,解决百姓饮水问题;在儋州,他建学堂传学,其学生姜唐佐考中海南历史上第一个进士。虽仕途波折,但每到一处总尽心竭力,不忘使命,为百姓谋福利,政绩显著,深得百姓拥戴。

    他是幸福深情之人——佳人相伴,琴瑟和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给妻子王弗所写的一首悼亡词。形象地反映出他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苏轼一生有三个女人,第一位妻子是王弗,王弗是他的贤内助,为人处世方面远胜东坡,在他的官途中帮了他很多忙。第二位妻子是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她是东坡的仰慕者,性格温婉,知足惜福。第三位,便是侍妾朝云。若论知心,便是这位朝云了。苏轼被贬岭南,当时岭南是穷荒蛮肆之地,瘴疠横行,苏轼估计此去难有生还之机,就遣散家中歌伎侍妾,打算孤身前往,甚至不愿带家人相随。大难临头,难免各自算计,但唯有朝云誓死相随,不离不弃,一定要跟东坡居士去天涯海角,哪怕明知这是一条不归之路。

            据毛晋所辑的《东坡笔记》记载:东坡有一天退朝回家,吃完饭摸着肚子,问身边的人道:“你们说这里面是什么?”

            有人回答说,都是文章;有人回答说,都是才学。苏东坡都不以为然。

            只有朝云笑着说:“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赞叹,只有朝云知我懂我。 苏轼曾在惠州西湖边上写过一句话“不合时宜,唯有朝云最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一生既拥有过王弗这样事业上的贤内助,又拥有过王闰之这样家庭生活中的贤妻良母,还拥有过朝云这样才艺双绝的情感知音,他几乎拥有过中国男人在爱情与婚姻上所能梦想到的所有理想爱人,这样的一生又哪会有一丝遗憾呢?

            大江东去,浪淘不尽风浪人物——苏东坡。他,身前丰功伟绩,身后佳作留芳,丰富的人格魅力至今影响着千年之后的现代人。读史明鉴,知古鉴今。不论你是谁,身处何方,是何职业,我们都应该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乐观的心态;也应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留痕留迹不枉此生的作为和担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分享】我心中的苏东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qe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