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法或写字国学与传统文化书法
名言读后(下)之一——大小和行楷

名言读后(下)之一——大小和行楷

作者: 不熟的果实最好 | 来源:发表于2019-07-21 11:02 被阅读3次

​(接上文)

一、背景

二、出处

三、前言

四、书的结构

五、高光时刻

全书重点集中在这几个地方,下面一一介绍。

1、大字小字

1)《评注》谈及米芾大字小字的观点,认为他反对唐代张旭的“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张旭观点的意思是:“把笔画少的字写得大些,笔画多的写得小些,这才算‘大小相称’”。

而米芾的看法则相反,他认为大字小字应当顺其自然,“大小不展促,才是相称”,否则“匀整有余而逸气不足”。(《评注》)。

的确,因为人们对大字和小字的预期不同,本来字的大小就有分别,强行一致是不自然的。米芾在《名言》里举了个极端的例子,要是写“太一之殿”作四等分,难道还把“一”字填满来对应“殿”字吗?那显然不可操作。

在宋代,楼殿的牌匾如果是四个字,应该像印章一样排列——先右后左。他说写过的“天庆之观”就出现这种对比:上面两个字都是四画,下面则很复杂。但只要自然应对,各自就相称了。

这个匾额早已不存,为了看起来直观,我模拟笔意写了一个,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天”与“之”字的笔画少,但我们对这两个字的预期本来如此,所以这四个字放在一起尽管反差强烈,也仍然不会突兀。真(楷)、行、草书都符合这个规律,就是说书写中应当跟随字型本来的大小自然布置

米芾崇尚钟繇、王僧虔自如的楷书,因为天真自然,有大篆的象形意味;反对颜真卿、徐浩的“大小一伦”,因为这样显得生硬、呆板,缺少生机。这就是米芾反对“展促”理论的一层意思。

2)另一方面,无论是真、行还是草书,小字(小楷尺寸以下)和大字(小楷尺寸以上)内核相同,但表达方式和要求明显有别。米老得意于“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且“不以与求书者”,他认为唐代褚遂良也有这样的功力;但大字写得像小字,则“未之见也”,他就没有见过。

米芾提出“(大字)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因为特别大的字难写,不同于我们平时熟悉的核桃字或更小的字容易做到“锋势备全”,即此时笔尖的毫长足够、蕴墨适度,则转折处容易写出锋势,使字挺拔有劲。

而写很大的字笔锋虽长但一定偏软、所蕴墨汁的特性完全不同于小笔写小字,所以大字可能流于绵软,不好掌握。要写出小字笔画间的疏密照应和锋势的逻辑很难。

我们对大字小字的预期决定了小字就应该突出锋势儁拔有力才好看;大字应该雅致而挺拔,其儒雅的书卷气是底色。写大字的笔画如果粗到不合理、硬朗到不自然就让我们感到不舒服,这也就是米老所言“都无刻意做作乃佳”。

让我们看个例子,这是位于江苏盱眙的“第一山”,传为米芾所书。

因为这个碑经历了刻镂以后,已经抹去书写中留下的飞白,也把转折处的锋势掩盖了,只剩形体还在。但是三个字欹斜、扭曲、生硬,大概走样不少。这里的“一”字已经较难想象米公挥动麒麟臂的样子。

对应米芾的《多景楼诗帖》看,几个字写法不同,但异曲同工。“第一山”仿佛是这个帖里同字的放大版,气势更大但行笔有不自然之处。大字如小字太难。

另一个例子,不妨再看看博物院这几个字。

我们知道这是写在报纸上放大的,所以站在巨幅匾额下看,笔画显得怪异、怒张,作为这么大的字来说很不自然;而下面手写的这幅颜体匾额,尽管也有拘谨、作势之嫌(假设是清代大书家来写,应该会脱离颜楷而更加瘦劲儒雅而灵动),但毕竟纤毫入体、行笔真实,而使人气慑。

所以,米芾所论大字、小字的逻辑是:字的大小根据字意、字型(和语境)在书写时自然形成,不必刻意“展促”缩放,以求一致;小字儁拔、大字儒雅是本来面貌,关键要不做作才算好,他们之间不能简单地缩放,因为审美预期不同,被缩放了的优点很可能成为另一个状态下的缺点。

以上的大小理论是两层不同的意思,“缩放”的含义也不一样:一个指趋于一致(一伦)的缩放;一个指单字简单放大缩小。米芾指这二者都应该避免,自然才堪称妙。

大字小字的要点不一样,都要做专门的练习。

2、行楷

1)米芾对前朝诸名家的牌匾逐一点评,推崇“率意写”的裴休。至于其他的几块匾额,《名言》评论:

(东晋医学家)葛洪“天台之观”飞白,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

欧阳询“道林之寺”,寒俭无精神;可能是指字太大,欧字显得单薄;

柳公权“国清寺”,大小不相称,费尽筋骨。

裴休书写的牌匾、葛洪的飞白书和欧阳询的大字都无缘得见;柳公权“大中国清之寺”这块匾额的“国”、“清”都过于收敛,以致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之”字刻意放大,这应该不合米芾的审美。

“道林寺”牌匾未见,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倒有一段宝刹的逸闻和米老相关,不知道海岳先生行文至此,会不会莞尔一笑。

长沙之西有岳麓和道林两座名刹,唐代书家沈传师曾作道林诗写在一块牌上,大字如掌,深藏在寺内。米老做微官时游宦(指到远方赴任)到此,在湘江靠岸,向道林寺的寺主僧借阅这幅书法。不想一天晚上米老扬起帆就远遁了,寺庙于是兴讼官府。

哪知道主官说,快追啊,问他要回来!寺方干瞪眼吃了哑巴亏。由此主官和一生爱惜羽毛的米海岳都落下话柄。

模仿书画可以乱真的米海岳,取走这块宝贝书牌以后不知会如何处理。一直到政和年间,徽宗把这块道林诗牌收到禁中,命人刻镂上石,把拓本遍赐群臣。这算了却了一桩公案,可是拓本总归比旧牌失真一些。

对于大字楷书,米老还形象地反对过一种写法:楷书大字横的起笔必重落,大笔如椽的时候锋势就容易绵软无力,而有人习惯由着笔势按完再往右出锋,留下一个状似蒸饼的圆团,其难看无比。

这都是没有仔细揣摩小字大字的规律,和过于信任毛笔的结果。

米芾说,“真字甚易,惟体势难。”是说写好楷书有办法,但四平八稳不行;要写到精绝,得字字用心,靠体势的安排来实现。即通过结体的生动变化、行笔的协调运用以达到入体、自然而真诚。

2)米芾在《宝晋英光集》里提到,“余采陈唐至本朝书法,得一十四家”。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陈僧智永,他在《名言》里也多次出现。

“气骨清健、大小相杂”(《宝晋英光集》)、“秀润圆静,八面具备”,“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名言》),都是说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规范、完整地继承了羲之的风骨。米书也受益于智永的六朝韵味,所以智永的《千字文》是学习米字的必由之路。

米芾精熟于行草书,眼光也特高,甚至说到“颜真卿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这样的狂言。颜鲁公《祭侄稿》、《争座位帖》拓本都是造诣极深的行草书精品,米芾说“颜杰思也”(《名言》),即颜真卿行草隐约有大篆的象形古韵,气韵挚诚淳朴,真有卓越的领悟。

但在米芾看来,颜鲁公的楷书稍流于呆板,大小一伦(一致),疏于变化;我们看颜氏《竹山堂连句》这样的帖本,在米芾看来笔画又稍显刻意,所以米老有此一叹。

3)至于自己的成长契机,米芾归为“集古字”,但潜台词是“取诸长处,总而成之”。他还说到一次托梦,这类故事虽不陌生,但也许是这样一位艺术痴人的真实经历。

“吾梦古衣冠人授以折纸书,书法自此差进”。米芾爱好唐人冠服,梦寐以求地好古终于得到点化,而他书法上得到精进是潜移默化体现的,别人并看不出来。这时候有两个人物出场,高下顿时可判。

蔡京看过米芾的字大惊:“你的字变化这么大啊?”这位是“具眼人”,有眼力;

章惇(惇音敦,字子厚,北宋宰相)楷书出名,则夸赞米芾行草,言下之意是楷书不行。米芾在《名言》里说,这是让我跟“排算子”(工整得像算盘)一样啊。米书的核心思想就是反对呆板,所以听了章子厚的恭维,米老断定此公应属“不通”。

(未完待续)

名言读后(上)——背景

问答(五)——什么是文人字

为什么学习书法要懂格律

名言读后(中)——版本和结构概览

翰墨宝筏——思翁大展巡礼

摊卷添灯写压纹

英雄此季赴轮台

故园权作少年游

不添烟柳也春山

问答(一)——书法字库和拇指着力

谷雨忆洛阳

问答(二)——看起来成熟与大字难写

书法核心的字眼

问答(三)——字的结构和悬肘法

多看一眼的要领

春日遣怀——红尘二首

问答(四)——写字别扭和起步的法帖

凌寒亦着枝

哪个才是宋徽宗

云在青霄水在瓶——禅机和书法的疑案

中原北望气如山

苏东坡的归隐

被误读的米元章

无公则无南宋

斜风细雨入汤山

北宋的几个瞬间

几种讥讽

明珠就性赠襄阳

翰墨风流——三个维度看书法

黄鹤楼的鹤是哪一种黄

盲写的状态

酒后的状态

荒原一联

敬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不熟的果实最好(ID:bushideguoshi)

相关文章

  • 名言读后(下)之一——大小和行楷

    ​(接上文) 一、背景 二、出处 三、前言 四、书的结构 五、高光时刻 全书重点集中在这几个地方,下面一一介绍。 ...

  • 名言读后(下)之二——筋骨

    (接前文) 一、背景 二、出处 三、前言 四、书的结构 五、高光时刻 3、筋骨 1)《名言》说,“字要骨骼,肉须裹...

  • 行楷练字要掌握哪些技巧

    一,行楷练字字帖模板是练习行楷的必备,使用行楷练字字帖模板练习行楷成效更快。既然行楷练字字帖模板这么好,那么行楷练...

  • 锋子2020年度计划

    一:学习成长 1. 学习行楷(包括楷书和行楷,先楷书,再行楷,每天练习30分钟,早起或者睡前练习,用软件记录时间)...

  • 名言读后(下)之三——臧否(终)

    (接前文) 一、背景 二、出处 三、前言 四、书的结构 五、高光时刻 4、臧否 《名言》当中,米老臧否前人书法的段...

  • 名言读后(上)

    ​六月有幸随同上财校友的读书活动远赴银川,我们在塞上江南彼此交流读书心得。宁夏的大漠长河与湖光山色让人眷恋,校友之...

  • 名言读后(中)

    (接上文) 二、出处 米芾著作归于《书史》、《画史》、《砚史》、《宝章待访录》、《海岳名言》(以下简称《名言》)(...

  • 孔子名言(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学而不厌,诲...

  • 叶圣陶名言(下)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语文教师以讲解为务者尚不乏其人,以为学生鲜能自览,必为之讲解始能明晓。鄙意则谓今日而言教...

  • 日课:慢临蔡襄书札

    晚上继续临习宋4大家之一的蔡襄的信札,感觉他还是以行楷和行草为主。在笔画上是非常老辣的,在临的时候今天故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言读后(下)之一——大小和行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sm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