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833《纸言.片羽》

0833《纸言.片羽》

作者: 任艾军 | 来源:发表于2018-07-27 18:30 被阅读0次
    0833《纸言.片羽》

    突然之间,身边同龄伙伴的孩子纷纷进入备考期,于是高考体制弊端带来的移民热火爆起来。

    曾经去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石化党校授课,负责接送我的司机大叔是个“社会人”,大谈曾经为某油田各级领导干部办理在天津购房、过户、迁户口、社保、本地入学、甚至可以手眼通天办理留学及海外移民手续。

    身边一位同事,最近也悄不声响地将孩子户口迁入天津,一时间在朋友圈内引发恐慌。据不可靠数据显示,2018年天津市参加高考生源为6万人,而河南省高考生源为90万人,巨大落差让河南身份成为一种沮丧和恐慌。

    这一种社会流行病叫“类比恐慌”。本来天下无事,突然身边某人发生一点变故,于是引发连锁反应。扪心自问,人家都能为啥我不能?人家孩子迁户口,将来高考占了便宜,仿佛我家孩子不迁外地就是吃了大亏。

    类比,不是不能比,而是要怎么比。

    友人A君,女儿学习成绩优异,高三班级排名第一。他奇怪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把孩子户口迁出去,父母孩子两地折腾?他没有需求,所以不恐慌。

    友人B君,爱人无体制内正式身份,新近赶时髦又生了二胎,劳碌奔波,全靠一人打拼养活老婆孩子一家四口,能填饱肚子就不容易了,哪里还敢奢望外地买房迁户口?他没有选择,所以不恐慌。

    友人C君,生来随性洒脱,一个人吃饱一家人不饿,向来信奉人生最大功业就是把自己经营好,儿孙自有儿孙福,未来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他没有欲求,所以不恐慌。

    恐慌的恰恰是中产。有钱,有条件,有能力达到某种状态而又暂时没有达到,要命的是身边同类达到了。本身不恐慌,却因外界影响而引发自身恐慌。

    第一,不占便宜就是吃亏;第二,有便宜没有占到就是吃亏;第三、别人占了便宜就意味着我吃亏。这种思想造就了类比恐慌。

    A君指的就是没忘,我把文字发给他,不多时,他便长篇回复我:上学前,我们与兄弟姐妹争父母的宠爱;上学时,我们与同学竞争考试成绩的名次;上班时,我们与同事竞争职位的高低和进步的快慢;生活中,我们与亲朋好友竞争财富的多寡和房车的好坏;退休后,我们与熟人们竞争子女的成就和身体的健康与否。

    在这个没日没夜的竞争过程中,我们早就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到底喜欢什么?到底追求什么?到底擅长什么?到底适合什么?”

    也就是说,我们辛辛苦苦追逐来的很多东西,只不过是大家眼里的好东西,只是时代和社会的流行产物,并不一定是自己的“内在真实需要”。

    我们为了追求那个定位不准、模糊不清的“他我”,时而压抑原本真实的“本我”,时而放纵有点出息的“自我”,经常对自己胡乱地发脾气,公开场合内心里瞧不起自己,夜深人静时胡思乱想地担心自己,总是嫌弃自己拥有的还是太少,距离真正的“财务自由”还很远很远,害怕自己被社会淘汰,怀疑自己难以长寿。

    因此,这世上最好的“药”,就是不停地学习、思考、实践。也许不经意间,就会在某一天帮到那个正在暗自挣扎的你,或者你认识的一个人。

    例如,人如果患了强迫症,就会在某一方面“停不下来”,其思维和行为都会陷入一种封闭性的重复和循环之中:“总觉得自家的门没有反锁好、厨房里的炉具没有关紧,或者总想找个水龙头把手洗干净。”

    尽管他也觉得这是一种病,但偏偏就管不住自己,内心非常痛苦。这是因为,他们已经被一种力量控制,那种力量仿佛一种“移不走的想法”,不断在大脑中盘旋。类似于你晚上躺在床上,总觉得广场上大妈们还在跳舞,因为某一段旋律总是单曲循环播放,怎么也赶不走。一旦这种顽固认知长年累月地控制大脑,你就“中毒”了,因为你在生理层面上已经控制不了自己。

    怎么办?我的观点是:既然移除不了,那就不要去做“减法”。可以换个思维方式,采取做“加法”的策略,通过更多的知识、信息、事物、任务甚至烦恼,把自己的内心填满,把自己的时间和身体包围起来。这就好比,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只要持续加下去就会把你不想要的东西“稀释”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833《纸言.片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wg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