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的名句:“这世界绝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乍听之下,很文艺的一句话。但是诗和远方在哪里?诗在远方?或是远方就在诗里?
其实生而为人,最初的理想都是远大的,那是一种真诚简单而阳光明媚的诗和远方。但是生活中充斥着的丛林法则,有朝一日让你头破血流、伤筋动骨后告诉你,生活本来就是一地鸡毛。比起诗和远方,更多日子里,充满着鸡零狗碎的琐事。生活中种种不易让人们早就放弃了那些最初的理想,更多时候不得不选择向生活让步,向岁月妥协。比起诗和远方,人们更容易将目光投向自己的脚下和眼前的琐事。
生活在苟且中的我们曾经很疑惑,远方,是否就是那个我们永远到达不了的那个地方?诗或许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最深处,在岁月烟火的覆盖下,或许我们也永远到达不了。诗和远方,更多时候只存在我们的梦里。这样的梦,是支撑我们活下去的理由。
前段时间有一款手机小游戏叫《羊了个羊》,这款游戏一经推出异常火爆。游戏的第一关闭着眼睛也能过,但是第二关绝大部分人都过不去。一开始所有人都不信,抱着不过关誓不休的信心,一把又一把地玩,终究还是过不了关。无奈之下,兴趣降低,但是很少人放弃,只不过偶尔会翻出来玩一把。后来有一天,这款游戏的设计者把第二关难度降低了,这时,许多人忽然通关了,欣喜之下,朋友圈炫一炫后,游戏却变得索然无味了,从此不再打开。这就是有趣的紫格尼克效应:人们对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
我想,紫格尼克效应也适用于我们对诗和远方的期待。诗和远方,更多的是指生活中那些至善至美的东西,却永远只能是你心中美好又难以企及的地方,所以它们总会在我们脑海中萦绕不去。
人生是一段有限的旅程,年光屈指可数。对生活的至善至美固然可以期盼,但是更多时候应该学会平静的接纳,生活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
活在当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看清生活,看清自己,其实生活中很多纠结与痛苦的始作俑者往往是从自己不清楚自己开始。有些事情,坚持到底未必是胜利,适时放弃也未必是认输。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时间很贵,不要浪费在无谓的执着和不切实际的欲望上。
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懂了自己也便懂了这眼前的苟且,不过是生活中的常态。如果没有了这些,生命中就缺少了幸福、忧伤、快乐、痛苦这些五味杂陈。
人生本无贵贱之分,你眼里所谓的成功人士,其实于他自己而言,也许在他看来并不比你活得更有意义。你眼里的落魄者,他的生活在他眼里也并非如你感觉那样乏味。当你某一时刻,猛然想通这些道理的时候,你便会觉得,这世界并没有那么多事,你在你的世界一往无前,我在我的天地纵马由缰,谁也不用闯进来,打扰彼此的清梦。
复旦大学哲学系的王德峰教授说:“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还不知命,是此人悟性太差。年轻人不相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了四十岁的人还不知道有命,只能说这个人悟性不够,这无关乎智商,就是不能领会人生最根本的东西。”所以我想,人之一生,你所走的路、遇到的人和经历的事,或许就是早已注定的。黑格尔有句话很有名:“存在即合理”。是的,所谓人生值得的意义就在于,即便它一地鸡毛,平淡如水,朝九晚五的忙碌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这些固定而日复一日的重复的节奏,却在很多时候更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真实存在和充实幸福。学会把握内心的安宁,这样的安宁才是真正的纯粹的安宁。
汪国真先生在他的诗里写到:“我们学着只争朝夕。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走向远方……”。回首那些经历过的事情,在那些世间百态和人情冷暖中,我们得到的可能不仅仅是记忆,更多的是催化我们的思想迅速走向成熟的人生领悟。但我们总愿意相信,生活总会在千般苦涩后让人看到希望,给予我们最终想要得到的东西。生活蝇营狗苟,却不能不怀希望,诗和远方,将永远成为抚慰我们心灵的良方。
在身心俱疲的时候,泡一壶清茶,闻香品茗,或取一页书卷,沉迷其中,或者听一曲中意的歌曲,任思绪放飞。这份心境的怡然自得和自由自在,东坡先生说“此处心安即吾乡”。是的,此心安处,又何尝不是诗和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