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读书教育
如何度过大学的迷茫期

如何度过大学的迷茫期

作者: P与N的协奏 | 来源:发表于2016-08-23 06:41 被阅读336次

    大家好,我是PN。本文是《大学之路》的领读第二篇。在上一篇领读中,我们读到了大学的起源和大学的两种分类。今天,让我们开启本书的第二个篇章,看看作者自己的大学求学之路以及他18年的求学心得。今天共度的是本书的第三章《我的大学经历》。

    图片来自网络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每个年轻人都有一个迷茫的阶段,而我们真正能做的,不是碰运气找到一条光明大道,而是尽可能尝试各种可能性。

    1984年,17岁的吴军进入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进行本科学习,当时的清华所采用的是洪堡体制的教育。教学的方式以填鸭式的灌输内容为主,而成绩基本取决于一两次考试,课业压力的繁重让学生产生了非常大的压力,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学生不敢多花时间来深入思考问题,在这种体制下,大家能做的就是多刷题来保证期末有一个好成绩。

    吴军在班上的成绩只排中上水平,因为除了学习,他花了很多时间在阅读文学作品、听古典音乐,以及打羽毛球和桥牌上。虽然成绩并不拔尖,但却弥补了洪堡体制欠缺的通才教育。使吴军与他的同学相比,知识面更为宽广,也对自己的兴趣有了更多的尝试和思考。这为以后从计算机系跨专业去做自然语言识别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回想起PN我在大学时期,不也经历过这么一段迷茫的时期么。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如果不知道未来往哪走,那就多做几手准备吧”当时的我是这么想的,于是自学了非常多跨专业的知识,我本科专业是法律,但自学日语过了3级,自学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还自学了编程。

    虽然学的这些东西在日后的工作中并没有全部用上,但功不唐捐,在自学的过程中我的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也培养了我不依靠老师的自学能力。我把这些收获视为我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学阶段有什么收获,首先是有机会和非常优秀的老师同学在一起,其次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成长。

    所谓名师出高徒。好的教育不是来自于好学校,而是学校中的好老师。中国自隋朝以来的科举制造成了几千年来的功利教育体制,读书是和出仕做官绑定在一起的,所以老师不会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而只是教授固定的四书五经,正式在这样一种风气下,韩愈的《师说》才倡导好老师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其中排最前的传道指调动学生自己的积极性,老师自己掌握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但学生追求学术的进步则是无限的,老师不应该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将学生的视野和思想框定住。

    而科举制的思想现在依然存在于中国乃至整个华夏文化圈,科举制是一种考验个人知识水平的测试,决不允许团队协作。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一流大学对成绩优异的亚裔学生并不看好的重要原因。因为美国一流大学所采用的是纽曼式的通才教育,强调学生之间乃至学生和教授之间的交流,如果学生只是个人成绩优秀但缺少团队协作的能力,是很难获得美国一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

    一所好的大学,并不在于他的课程或者环境有多么优秀。而是他聚集了非常多优秀的学者和同学,纽曼讲年轻人相互学习的能力很强,这话确实不假。正如简书作者"少女陆sunny"所写的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就真的越来越优秀》,在和优秀的人相处过程中,能互相督促,共同进步,也能从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改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大部分人离开学校后就不再花主要精力读书了,而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不必担心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世界上大部分人跑到一半就不会再跑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大学毕业之后还在持续学习的,吴军从本科到博士毕业,前后一共读了18年。当时和他一同进入约翰·霍普金斯计算机系读博士的同学有15人,但最后坚持到博士毕业的只有4人。同一批进入Google工作的同事中,有三分之一已经退休,三分之一在公司里养老,只有三分之一还在技术和商业上尝试新的东西。

    比起那些在二十五六岁就读完博士的人来说,吴军的读书历程显得太慢了。但正是这长时间的学习经历,让他养成了一辈子学习的习惯,并且得意在技术发展非常快的今天一直保持不落伍。

    也许年轻时对未来的思考并不完善,但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而那时如果他还能学习,就会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巴台农神庙的柱子上刻着的“认识你自己”,是人类永恒的任务。世界上所有的教育学派都一致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人认识自己。当人们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来到这个世界上,有目的的活着的时候,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剩下的知识不用老师教导,人们会自己去发掘。

    而认识自己的最佳方式,则是丰富的经历,不经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又怎么会理解成功与失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能够客观对待成功和挫折的人,在外人看来就能不断有好运气

    图片来自网络

    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和挫折而气馁,人在成功时并不会因为这件事的发生而一夜之间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在遇到挫折时,也不会因此而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是处。

    吴军在考研究生时因为成绩比前两名略低而失败,但他的能力并不会因为考试少两分而减少,后来89年想出国却因为政策的原因无法实现,但他科研水平不会因为这个规定而降低,再到后来找工作遇到互联网泡沫破裂,但他的竞争力不会因为就业情况不好而下降。

    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呢?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要因为一时的领先而骄傲自满,也不要因为一时的落后而放弃比赛。“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羡慕别人的成就,不如静下心来,好好锤炼自己的能力。

    最后分享一下吴军给年轻人的择校标准建议:

    本科生应该去那些经得住时间检验的著名学校,不是因为课程有多好,而是因为它们聚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学生。

    硕士生要找一个好城市,因为那里的工作和实习机会要比偏远落后地区多得多,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同行业的人。

    博士生最重要的则是教授和实验室,专长教育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

    今天的共读就到这里,我是PN,一名关注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在线教育产品狗。希望你喜欢我的分享。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度过大学的迷茫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ew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