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觉察目标除了认知(念头)外,另一个重点就是感受(情绪)。
很多人都知道要改变信念或认知。当朋友失恋或在工作上遭受挫折时,你也会用各种道理来劝他们。但往往效果不彰显,为什么呢?
因为人还有另一个面向,就是情绪与感受。
当一个人心中充满情绪、身体充满不舒服的感觉时,认知与想法都会受到影响。劝人者自己体内没有那些不舒服的情绪与感受,也不知道原来对方身体里有那些不舒服的情绪与感受,只是讲讲道理,当然用处不大。
所有情绪都会反映在躯体上,身病先治心,心病先治身。人不是只有理性层面,很多行为其实都受到内在感受的影响,但未经觉察,很多人都没有发现。
有个女孩小时候在人群中走失过,她边哭边找爸妈,不小心撞到一个身穿红衣的男人,突然遭到破口大骂:“哭什么哭!”结果小女孩哭得更大声。接着,一位好心的蓝衣女士看到她,赶紧带她去服务台广播寻人,才找到走散的父母亲。女孩长大后,谈了几段感情,发现一件事:她不喜欢男友穿红衣,喜欢男友穿蓝衣;此外,她也不喜欢红色的家具。未婚夫以为她任性,她讨厌被这样指责,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其实说穿了,只是因为她看到红色时会微微引发潜藏在心中的不舒服感受,蓝色则会微微引发藏在她心中的安全感。
遇到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这跟每个人的生命经验有关。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各式各样的事情,心与身体也都在经历不同的感觉,有些与当下经验直接相关,有些则跟过往连结。因此,觉察情绪变成非常重要的功课。而正念的着力点,是在身体的感受,因为所有情绪都会反映在躯体上。
我们常听到“脸红脖子粗”,知道这是形容一个人在生气,那是躯体上很具象的表现,而“怒火中烧”可能也是胃酸分泌而有灼热感;悲伤,甚至忧郁的人,会呈现没有力气、内缩、胸闷、整个人往下沉的黑洞般的感觉;焦虑或恐惧会让身体有另一种反应,包括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肠胃紧缩;开心高兴的情绪则会带给身体愉悦的快感。
以上无论哪种情绪,一定会体现在躯体感受上。这些感受会影响我们的想法,也会影响行为。许多人类行为是内在感受引起的,让人觉得舒服的事情我们会想多做,让人觉得不舒服的事我们则想避免,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前面那个小女孩的经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