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臊子

作者: 简玉单超 | 来源:发表于2024-01-20 22:33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故乡·晚霞

陈二娃是我们村子出去的响当当、硬梆梆的人物。十多岁出去当兵,三十出头就当了营长,从部队退伍时选择自主择业,领了一大笔安家费不说,而且回乡后耍起也要拿一两万的工资。

陈二娃名气大倒不完全是因为他当过军官和工资高,更重要的是源于他和花嫂之间耐人寻味的爱情故事。

二十年前,花嫂嫁到陈二娃家时,由于陈家反对这门亲事,没有派迎亲队伍不说,而且还把花家送亲队伍挡在村口的大树下长达数小时,不是二婶从中斡旋、四爷出面说情,花嫂还真是进不了陈家大门。

陈花两家为啥隔阂这么大?公说公有礼,婆说婆有礼,一时三刻还真没几人能将其中的是非曲直说得清楚。局外人看:花嫂曾是五里三乡百里挑一的大美人,父亲又是镇武装部长,出生干部之家的她尽管大陈二娃六七岁,但如今依然风姿绰约、美丽动人。况且人家还是从山下坝区嫁到你山顶的梁子上来……当然陈家的道理好像也无懈可击:漂亮既不当衣穿,也不当饭吃!坝区又怎样?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大两三岁都无所谓,大六七岁也勉强接受了,一个连长回乡下讨个寡妇当老婆,传出去不丢祖宗八辈的脸才怪……

“陈二娃娶花嫂有啥不好?当初没有花嫂跪地求情,他入得了伍?伍都入不了,还当个屁的连长……”二婶说话直截了当。

“切!我家二娃七八岁就帮花家放牛割草都不提了,晚上她怕鬼,还整夜整夜给她壮胆作伴,卖个人情,帮送出去当个兵有啥不得了?再说是不是当了兵的,都一定能当连长?”陈二娃母亲的话也不无道理。

其实陈二娃家和花家是远房亲戚,辈份上讲陈二娃要叫花嫂表嫂。当年陈家条件艰苦,缺衣少食的。花家因花嫂的公公和丈夫都在煤矿上班,收入不错,家庭殷实。为了填饱肚子,陈二娃就经常下山帮花家放牛割草,花家所有人也从不把他当外人,三顿饭管够不说,而且还时不时地给陈二娃添置点衣服。后来,为了少走山路,陈二娃上学也在花家寄宿。

陈二娃小学毕业那年暑假,花嫂丈夫所在的煤矿突然发生瓦斯爆炸,一共死了五十多人,花嫂的公公和丈夫都未能幸免。二十刚出头的花嫂还未来得及给花家生一男半女,公公没了、丈夫也没了,这从天而降的灾难让花嫂痛不欲生。办完公公和丈夫的丧事不到一个月,婆婆又因无法承受丧夫丧子的双重打击,气绝身亡……

一个月内,一个衣食无忧、幸福美满的家庭突然烟消云散,一个二十来岁的弱女子,突然失去三个家庭成员,成了“孤家寡人”,就是钢筋铁骨的人也难以承受如此大的变故……

料理完婆婆的后事,花嫂哭哑了嗓子、哭干了眼泪。一副原本健康丰腴的好身板,最终没能抵抗着人世间最无情的摧残,她因长时间不吃不喝,最终身心俱疲、一病不起。

“花嫂,你要挺着啊,表伯、表哥和婶子虽然都走了,但你还有我们亲戚和朋友嘛……”放假在家的陈二娃虽然只是一个十一二岁的懵懂少年,但在他纯得像水滴一样的内心世界里,花嫂是他最尊敬的嫂子、最痛爱的姐姐,他巴不得一把抓下花嫂身上的病,帮花嫂分担一些痛苦,但他又想不出任何有用的办法。

“花嫂,这是我们家母鸡刚下的新鲜鸡蛋,拿来给你补补身子;花嫂,这是刚从树上打下来的新鲜核桃,你赶快尝个鲜;花嫂,这是我前些日子从岩洞口弄到的野蜂蜜,你冲点水喝……”自从花嫂病倒后,陈二娃就没有一天歇过气,除了帮助求医抓药之外,他还要帮花姐家做点家务。知道花嫂那段时间特别胆小,怕天黑、怕闹鬼,为了给花嫂壮胆,陈二娃好几个晚上都是在花嫂家堂屋的椅子上打的盹。他想在他开学之前让花嫂好起来!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花嫂和母亲、大姐、二姐一样,都是必须呵护的亲人。

花嫂足足在病床上躺了两个月,也许是上天有好生之德,痛情可怜花嫂的遭遇;也许是苦难催生出了花嫂勇敢面对大灾大难的元气;也许是陈二娃纯朴善良的话语在花嫂心中播下了与命运抗争的种子……花嫂在陈二娃开学前,居然奇迹般地可以下地了。

“这下好啦!我可以安心到城里上初中了!”花嫂的康复让陈二娃心头乐开了花。但随之而来发生的事也让陈二娃十分伤心。

陈二娃在中学寄宿,所以一周才能回一次家。但他每次路过花嫂家都要去问侯花嫂,给花嫂讲讲自己的学习情况,讲讲学校里遇到的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花嫂对陈二娃也是一如既往的好,除了给他买衣服、鞋子,还给他买了新书包。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花嫂知道陈二娃家穷,平时沾油荤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他准备一罐肉臊子,让他带到学校改善生活,补充营养。

“二娃,你从现在起不要再往花嫂家跑了!”

“为啥呢?”

“为啥!你都老大不小了,一个男娃子,经常往一个寡妇家跑,流言蜚语都满天飞了……”

“那些嚼舌根子的简直就不是人,花嫂是我的好嫂子、一辈子的好大姐,我就乐意往她那里跑!”

虽然陈二娃母亲也知道自家孩子是啥人,但人言可畏,她不得不再三规劝陈二娃。

寡妇门前事非多。为了不给花嫂带来负面影响,自从母亲告诫之后,连续好几年,陈二娃都没单独去过花嫂家。但这几年,花嫂仍然坚持隔一段时间就炒一罐臊子请陈二娃的同学给陈二娃带到学校。

时间如白驹过隙,陈二娃一晃眼就上了高中。高二那年,做梦都想当兵的陈二娃偷偷报了名,参加了征兵体检。由于是应届高中生,身体素质也不错,陈二娃过关斩将,轻松就进入了“定兵”环节。那时当兵也是农村娃很好的一条出路,竞争自然比较激烈。陈二娃啥条件都符合,但最后因为名额有限被刷了下来。未能圆梦的陈二娃为此哭了几天不说,还一个星期没去上学。

得知陈二娃一星期没到校上课的消息后,几年没到过陈家的花嫂毫无顾忌地去了陈家。

“今天叫你同学给你带臊子去学校,才知道你一星期没上学了,为啥呀?”

“我……我……我想去当兵!”

了解清楚原因的花嫂离开陈家就匆匆赶到镇上去了。

“爸,堂弟家庭条件好,岁数又小,明年当兵也不迟!陈二娃家情况太特殊,错过了今年估计以后就没啥机会了,不如把堂弟的名额让给他?”

“你说得轻巧!名额都定了,怎么让?再说那是你堂弟,你怎么说得出口?”

“爸,我求你了,陈二娃是棵好苗子,给他机会,兴许他能成才,这次当不了兵,说不定就把他毁了……”

花嫂长这么大,除公公、丈夫、婆婆死时下过跪,还从来没给别人下过跪,今天为了陈二娃当兵的事居然给父亲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知女莫如父,命苦的女儿从小就是个软心肠的胚子,这一跪跪得自己心都碎了。由于花嫂的再三乞求,当武装部长且主管征兵工作的父亲做通了侄子的工作,答应让名额。陈二娃终于如愿以偿,应征当年就被批准入伍,成了一名新兵。

办完政审、家访、等一系列工作后,陈二娃就要去部队了。走的那天,花嫂也来给他送行。

“二娃,你去部队要干出个样子哦!”上车之前,花嫂边叮嘱陈二娃边递给他一罐臊子。

“花嫂,我一定干出个样子,才回来见你!”陈二娃说话时眼泪哗哗地流。

军营是个锻炼人的大舞台,不适合它的人,两年或者三年就“谢幕了”,适合它的人,一旦扎下了根就会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当兵入伍后的第一周,陈二娃就在给花嫂的第一封信中写道:“花嫂,虽然部队很苦很累,但哪怕就是掉几十斤肉、脱几十层皮,我也不会认怂,更不会辜负您的希望!您等着瞧吧,如果言而无信,我就永远不回来见您了;如果他日实现了承诺,我就一定回来把您娶回家!”。

军队是大海,陈二娃就是游鱼;军队是蓝天,陈二娃就是雄鹰。从连队的普通士兵到军校的优秀学员,从刚毕业的见习排长到立功受奖的尖刀连连长,陈二娃至始至终没忘记过花嫂对他说过的每一句话,也始终没有忘记他对花嫂的承诺。

入伍将近八年,花嫂每年都会给陈二娃寄一罐他最爱吃的肉臊子,吃着花嫂炒的肉臊子,他就会想起花嫂林林总总的好;八年里,陈二娃从没请过一次探亲假,他考上了军校、当上了连长,荣立三等功两次。但在他心里,最重要的奖赏不是奖状、奖金和奖章。他说这奖那奖都不如花嫂的夸奖;八年来,花嫂独身一人、独守空房,时常站在家门口眺望远方……在她心里,最烦恼的不是如何打发走那一批又一批上门说媒的人,而是这“死鬼”陈二娃何时才能归来……

“花嫂,我回来看你啦!我'八年磨一剑'已当了连长,算是干出个人样了吧?我要兑现我当初的承诺,把您娶回家!” 盼星星、盼月亮,刚好整整八年的那天,当了军官的陈二娃真的回来啦!

“是你承诺要娶我,我又没承诺过要嫁给你……”花嫂说这话时羞得满面通红。

虽然陈家父母最初对花嫂和陈二娃的婚事颇有微词,但自从能干的花嫂嫁入陈家后,陈家的光景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丰衣足食”不说,邻里关系还搞得特别好!

结婚的第二年,花嫂给陈二娃生了一对胖胖的双胞胎小子。孩子四岁时,陈二娃所在的部队奔赴汶川地震灾区参加救援,由于一次较大的余震,陈二娃和大队伍失去了联系,孤军奋战的他,全靠花嫂炒的一罐臊子捡回了一条命。由于表现突出,陈二娃再次立功受奖,官运亨通的他直接由连长提拔成了营长……

相关文章

  • 臊子面+皮辣红

    作者:蓝水 特别爱吃臊子面,尤其是自己的臊子面。 因为喜欢臊子面,不但多次写过有关臊子面的文章...

  • 往事·羊肉臊子面

    臊子面是西北最著名的面食之一,民间的说法是起源于周朝。 臊子面的浇头里主料是臊子,臊子其实就是肉丁。在《水浒》里,...

  • 200天写作计划|第114天,“给你吃一颗‘安利’”

    (今日写作作业:安利一种美食) 听我给你谝谝“臊子面” 臊子面,是老陕人的最爱。而陕西的臊子面,尤以西府臊子面最为...

  • 臊子面之臊子

    一碗美味臊子面的两个重要因素——臊子和面。如果是在外面购买的成品面,那剩下的就是臊子了,那今天就来谈谈臊子的做法。...

  • 农家乐特色的臊子面 成为岐山县城的新亮点

    ​岐山的臊子面历史悠久,起源于商周,清代已经很驰名。岐山大小饭店都供应臊子面,或者干脆就起个“岐山臊子面馆”“臊子...

  • 美滴很!再来一碗灞桥臊子面!

    美滴很!再来一碗灞桥臊子面! 文章来源:吕西群 《灞桥臊子面》 有着浓郁灞桥特色的臊子面,勾芡的汤臊子里有黄花、木...

  • 乡情

    臊子面 在家乡,臊子是灵魂 在他乡,面是灵魂

  • 臊子

    臊子是西北的食用辅料,普遍见于每个家庭,在面食、炒菜、吃馍都能见到臊子的影子。 臊子还是储藏肉食的重要...

  • 没有臊子的臊子面

    快到十二点的时候,英子问我中午吃不吃饭,我说我正在犹豫。 她说她去食堂吃,下班回去不用再做饭了,我俩就一起去了食堂...

  • 2018-03-01

    臊子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罐臊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gs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