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共情”二字,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的词是“换位思考”。这点上,我觉得做得最好的应该是那些演艺界的老戏骨们。
每一部作品的每一个角色都要求扮演者有极强的代入感,这需要极强的共情力甚至是自我心理暗示我就是Ta。
好的扮演者是能把角色演活的,也就是:成为Ta。
为什么需要共情?
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从出生就带着不安全感。渴望被关注,被理解,被爱。
在小时候,我们更多是以自我为中心,成熟的过程也是共情力成长的过程。
许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是“巨婴”,因为他们没有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
“经历得太少,鸡毛蒜皮都是烦恼”。不懂得自我反省的人永远活不明白,更谈不上感同身受。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疗愈,许多对他人的伤害往往来自安全感的缺失造成的“怒刷存在感”。
我们一辈子都在做证明题。
共情不是“老好人”般的同情心泛滥,而是“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知易行难,其中的分寸拿捏需要勇气和智慧。
船过水留痕,船过水无痕
最近读书的心得:
读书不仅是获得启发,也可以从作者写作的逻辑脉络,学习如何透过文字将一个概念说清楚,讲明白,让人懂。
阅读的过程是提升共情力或者说理解力的过程,也是一个与作者以及与自己对话的过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能手巧,多输入,多输出,最终形成“唯手熟尔”的手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