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第三天作业——情感心理类
【主题】:怎样劝导才有效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好好说话》P110
【R:阅读原文】
那么,要怎样劝导才有效呢?
关键在于,我们改变提问的方向,来引导对方从“为什么我不能”转变为“为什么我想要”。毕竟,还记得吗?谁都不喜欢被否定,而为自己所提出的理由辩护更是人类的天性。于是,随着理由与信念渐渐被强化,最后,劝导者只要问一声“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就很有可能将改变从念头激励为行动。
同时,这套提问方法,不只可以用于劝导别人,也能够用在自我激励上。因为许多时候,当我们在自我对话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我做不到”那么我们就等于是在鼓励自己生产出大量“做不到”的理由。
由此可知,自我检讨和自我激励其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我们对自我的缺点检讨得越多,其实也就等于在合理化它存在的理由。
比如,许多得了拖延症的人,总是在检讨自己:我为什么做事情老是在拖?相信我,只要你孜孜不倦地问下去,这些拖延症人群到最后,一定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或个性中,找到不得不拖延的原因。
所以,如果真想改变自己的坏毛病,就别问“我为什么做事情老是在拖”,而是要去问“为什么这件事我会不想拖延”。换一种问法,就能让自己的想法产生不同的路径。
请根据上面的【R】写出你的: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
从纠结于表面现象的不能转而去关注挖掘动机,从而达到劝导的结果。
Why:
当人们开始思考我为什么想要的时候会产生更大的动力而忽略那些阻碍。当我们关注于“我不能”的时候,我们会自动忽略那些“我能”的证据,收集大量的“证据”来证明“我不能”,所以这个时候需要转移注意力,当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为什么要这么做”上的时候,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动力去寻找更多的办法来解决“不能”
How:
[if !supportLists]1、 [endif]意识到自我检讨只是在加速“不能”,从而让自己更加陷入无力的做不到的境地
[if !supportLists]2、 [endif]回到初心,回到当初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上来,检查现在所在的位置和当初出发的位置,可能会发现已偏离了初心,那么我们也许会发现不同的路径来做这件事。
3、找到类似的例子,我做别的事时为什么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不能”? 那件事和这件事有什么差别?差别在哪儿?我可以怎么调整?相信经过这样的思考,能转而寻求到新的方向。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开展线上会议以来,各种不适应,最主要的还是不习惯面对镜头,各种状况频发,由于没有热身活动有点冷场,互动不积极造成观众没有什么融入感,游离于会议之外不再参加,演讲者参加会议由于缺乏紧张感而使表现差强人意,会后也没能及时跟进嘉宾等等因素,我们的线上例会人数越来越少,我陷入焦虑、无力、无助的状态,觉得千头万绪不知从何着手。满脑子都是自责,迷茫。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未来的一个月每期例会能有新嘉宾(至少3人)加入
行动:
思考为什么要做例会?例会的价值究竟在哪儿?
[if !supportLists]1、 [endif]例会的每个角色都对应着相应的能力锻炼,把这个机会提供给需要的小伙伴
[if !supportLists]2、 [endif]例会中的角色还有示范作用,因而高质量的会议来源于高质量的准备
具体措施:
[if !supportLists]1、 [endif]攘外必先安内,召开官员会议,说明会议角色对于例会的重要作用,如何能够提升在每个角色上可以锻炼的能力,将会议的角色进行分配,为他们树立目标,鼓励他们去完成。
[if !supportLists]2、 [endif]向其他俱乐部请教互动的小技巧,群策群力收集增强互动的小游戏、金点子。
[if !supportLists]3、 [endif]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
[if !supportLists]4、 [endif]事先进行认真彩排
5、为了下一次更好的呈现,会后需要复盘、总结、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