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无声清
开篇预警,这可能是一篇挺消极的心语,充斥着我多年来找不到答案的迷茫。
一个年近30的人,至今没有找不到方向,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说三十而立是大多数的成长,那我是三十在躺,于周遭处于全息无感的颓态。
长辈们时常催促找对象,而我怀疑自己对人类根本没有感觉。即使让我回想儿时到现在的一路,即使我也曾热恋过感受到其中的甜蜜幸福,但我依然觉得“爱”是一个让我痛苦的元素之一。
“被爱”让我更多的是防备与敬畏。虽然心存感激,却也常常觉得,这世间没有人能爱我。爱是一种能力,面对我,爱还更像一种神力。
或许是逃避,或许是我太爱思考了。思考,可能才是我痛苦的源头。小时候我向往自由,我是太自由了,无人管,没来由地让人有安全感。四岁我就带领小伙伴“扫荡”全村,一直到村里拆迁,几乎每户人家的饭菜我都吃过,年夜饭也能蹭到青梅竹马家。
爬过树,翻过墙,偷采过人家田里的水果,偷爬过人家的货船,总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男孩子模样。
我太自由了,这份自由让我很快乐、潇洒,有时也会让我很失落、淡漠。我仿佛没心没肺,即使我再怎么玩世不恭的模样,我想做的也能做到优秀,收获老师朋友长辈的肯定。
其实又时常多愁善感,我摆不起认真踏实的模样,被对比别人家不聪明却努力的孩子时,我都在浪费天赋的不懂事与罪恶的海洋里浮沉。他们总觉得我做好了是应该,做不好才是奇怪,我的脆弱和期待永远压在心底。我不容易哭,我没有表情,或者嘻嘻哈哈,时间久了,也就要么太乐天,要么很淡漠。
我永远是解救别人的角色,理解别人的角色,不曾抱怨过,仿佛永远有耗不完的能量。追根到初中的日记里我才发现,我所有的细腻、迷茫、消极、脆弱等等都在文字里,我永远用“乐观主义”四个字给自己附加使命感,是那股莫名的使命感让我不知疲惫。
但一个人真的可以一直那样下去吗?这两年我给出了答案,不能。解救别人多了却无力解救自己,仿佛是解救者的宿命。那种无力感让我回顾以往的时候甚至多了“愚蠢”的滤镜,我要怎么判断我是真的快乐,还是自我感动、自嗨成习?我的那些解救是自以为是、是别人琐碎里的消遣,还是真的有意义有价值?
尤其当我今年来了几次小而隆重的断舍离之后,发现很多讽刺,我究竟是怎样才能天真到如此地步?我对自己发出灵魂拷问。清理之后,我感受到的是一无所有,我头一次感觉到心里真的有很大的空洞。要如何去填?怎样才能填?
如果说以前的我在热情之外是淡漠的话,现在的我大概是在淡漠之外是冷漠。从前,我始终是与世无争的姿态,很多大而化之,因为觉得没有必要。有些包容是因为理解,有些包容只不过是不想浪费时间精力。
我既没有兴趣让别人的糟糕与惨来衬托我的什么,也没有心力去做多余的事。恨很多余,报复也多余,除非挑战到我的底线。面对竞争也一样,游戏里只求和谐能玩得下去,公众比赛中则需要公平正义。可惜的是,曾遇到本来的好友没有赛事的风度。从前总是无法理解,很果断地绝交。现在依旧无法理解,只觉得绝交很对。
在别人忙于比拼的时候,我的思绪不知道飞到哪个外太空去了。我不是学霸,我只是认真起来也不会太差。怪不得别人误解我,我本身就是很模糊的存在。儿时总觉得自己是天上被罚下来历经磨难的仙女,所以遭遇背叛、意外,小命几次在鬼门关外徘徊。或者是注定要成为隐士的,身上肩负着类似拯救苍生的使命,注定要孤独一生。
我永远与人保持一份距离,永远对天地神明、自然万物心存敬畏。我喜欢看天,喜欢纯粹地发呆畅想,后来这些全都涌进了我的文字里。思考总是让我清醒到痛苦,把这些痛苦轻描淡写到文段里,读起来平静淡漠,实则内心汹涌至极。
我永远像一个围观群众,淡漠地看着身边的一切,做自己的思考。不打扰他人的平静,不掺和他人的喧嚣。
回回有人来催我的人生进度,我就要么笑话了之,要么来点高大上的——我还没有找到我自己。谈恋爱,我毕业不是试过了么?我已经破天荒了,放下了标准也不硬拽着我从前的一堆想象,放低了姿态也足够包容理解,历时不短我用尽全力,结果呢?懂得比爱更重要,我都没懂我自己,以至于到散场时我都没勇气喊一声“你他妈一点都不懂我”。
思来想去还是先懂自己最重要,搞事业更靠谱。我唯一能昧着良心感受地去感激曾经受过的种种的一点就是,我终于后知后觉了很多,至少知道要现实了。用一句话来形容我对曾经的自己的嫌弃,怕是恨不得呼俩耳光“你醒醒”的样子。旁人自然是无法理解其中的落差,我也早已不指望。
哪有人真的不知现实的残酷,却也的确有用不同方式绕开或抵抗的人。我知道不存在感同身受,也知道求人不如求己,更知道没有不变的永恒……正是因为知道,才更觉得这世间没有什么值得,没有什么意义,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人为赋予的。
我比从前更喜欢独处,更与人保持距离。来得太热情可怕,太自私厌恶,还是平淡些实在些的好。我从书里找静谧,从文字里求排遣,从动漫里补热血……心里有洞,看来看去诉诸的都是外力。唯有当自己输出时,哪怕只是排遣,好歹有气在流通。
人间是否值得?我不知道,我只是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真正快乐过了。我离职待业了这么久,答案是越找越绝望。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他们总说我能做的很多。
她说我英语好,可以考证做老师;她说我口才逻辑好,可以考证做律师做法务;她说我唱歌声音好听,可以参加比赛……听起来是夸奖,我却更觉讽刺,更像是自己在浪费很多,心里却着实生不出欲望和感觉。总是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久而久之,我真的感受不到别人能感受到的东西了。
最滑稽的是,这样的我共情力还能强,理解不受影响,不是很矛盾很奇怪么?时常觉得心底有一头狮子在沉睡,奈何没有人将它唤醒,我也没能将它唤醒。我只是有什么都写下来,仿佛除了倾诉的欲望比较强烈,也没有其他的感觉。那个帅哥很帅诶,可我完全不会心动。
好想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想。曾梦想仗剑走天涯,锄强扶弱,潇洒走一回,也的确在遇到不公站出来,在南京和违法改租作斗争,一个人就敢进他们的老巢。而如今却可以一个星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和身边人讲一句话,不看线上。
我想成为律师吗?刚毕业那会可能可以。我想成为老师吗?我并没有那样的耐心面对小孩,嗓子在19年彻底玩坏了。或许面向更广的讲师我还有些向往,那是心底最深处想输出自己的思考想影响众人的很遥远的愿望。我想成为作家吗?确实想有自己的作品,更像是给存在留下印记。
可是,我现在很穷。哈哈,一切罪恶的源头。我近来刷新媒体的工作,越刷越焦虑。也许和自我定位模糊有关,也许和心底的执拗与纠结有关,也许和我总是刻意难成随性反而成的历史印象有关,也许是太追逐钱让我别扭不求钱我又真的要饿死的死结有关……怎么越来越纠结了?
记得戒哥说新媒体和传统文学只能择一专注,写新媒体文就别想着写小说之类,否则会混乱。确实。我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想写什么。新媒体文给我的感觉还是过于功利,在内涵上真的……蹭热点远多于内涵。
当然,好的新媒体文在真情实感和共鸣上还是强的,对于特定群体也有启发的意义,特别好的新媒体文能做到层层递进。可能是我天生就反模板与框架吧,一有限制我就浑身难受。学生时代除非要求议论文,否则无论什么题目我都能写成记叙文散文……
如果完全不考虑变现的话,我就是随心所欲地写,不管文体。特别怀念小学的时候,那会还写小品,虽然稚嫩,但着实有趣。小说是我搁置挺久的好奇点,我总是向往不管框架想到哪写到哪,随时调整的写法。说起来,我的文章除了被老师硬性要求写提纲,一直都是随想随写,哪怕是高考作文和申论,落笔无悔,基本还都没有错字。那种感觉,大概是我写东西最舒服的状态了。
下午是拆书稿的deadline,我的第一篇尝试今天要完成投稿。能有啥目的呢?尝试以及变现。我的直觉是即便拆书稿能变现,我大概也就能写几个月,如果放到足够长的时间线,我可以偶尔写,但受不了经常。
哪怕我目前是奔着抓重点练读书方法与积累去的,还有对于待业者来说很现实的变现,我还是喜欢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感觉,这是目前唯一能确定的。
如果能在很愉快舒畅的过程中出作品,把生存的问题解决了,那就完美了。终于饿得开始做梦了……该吃午饭了。
做新媒体的工作,业余写小说可不可行呢?孤独还是其次,最怕会倦怠。世界很浮躁,也五彩缤纷,而我只求两个字,心安,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