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田野,阳光尚未完全洒落,露珠在稻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大欣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这一亩绿油油的稻田,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激动。小时候,她是这片土地上的插秧能手,插秧速度让村里人啧啧称赞。
二十几年过去了,大欣已经远离了这片土地,远离了插秧的日子。但今天,她决定重拾这份乐趣。她的父亲,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正在一旁准备秧苗,母亲则负责扯秧。
“大欣,准备好了吗?”父亲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准备好了,爹!”大欣回答着,拿起一捆秧苗,蹲下身,开始了她的插秧工作。从左向右,再从右向左,姿势像是在做八段锦中的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只是不需要摇头摆尾而已。
左手拿秧一把,用把拇指理出一两片秧苗,右手将秧苗插进田里,右手插苗进田的同时,左手已经理出下一颗秧苗,如此连起来,一气呵成,节奏就来了。从左向右,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节奏的快慢因人而异,大欣是快的,有那慢节奏的插秧手,他们左右手不能高效协调,左手只作为一个储备的地方,等着右手来把每一颗秧苗分走,多了一个步骤,自然就慢很多,节拍长短不一。
大欣的父母亲都属于慢节奏这一拨的(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这一拨的),慢的追求标准化,大欣的父亲不时地指导她,告诉她如何更好地控制秧苗的行距和间距。大欣插得虽然不直,但是插秧技巧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遗忘,速度还在,就有望早点收工。
“大欣,记得你小时候插秧的样子吗?”母亲突然问道。
“当然记得,那时候我可是村里的插秧小能手呢!”大欣笑着回答。
“是啊,那时候你插的秧,又快又好,村里人都夸你。”父亲也加入了话题。
三人在田野间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过去的事情,笑声在田野上空回荡。
两个小时后,大欣的腰和臀酸胀不适,左手不由自主要借用左腿膝盖来支撑,时不时要站起身,名曰直腰。这种锻炼,跟健身有异曲同工之妙,久未锻炼的人,猛然一练,第二天走路都为难,插秧就是这样,长时间弯腰,腰疼,长时间扎马步,臀废。
大欣的父亲看出她的吃力便说:“喊你不要来插秧你偏要来,你明天还要开车,明天你的腰腿都会僵硬。”
“唉,那还不是因为你们要种田啰,您七十几岁还在田里做事,我就算累爬起不也得要爬起做。”大欣调侃他爹,虽然此时没有了开始的插秧的兴奋劲儿,累也是累,只是身体的,心情还挺好。
四个小时过去后,一亩田的秧苗已经全部插好。大欣站起身,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看着眼前整齐的稻田,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女儿,你看,这稻田是你的作品,没得你一起插,哪有这么快,你老子和我得插整一天。”母亲笑着说。
“那可不,插秧能手不是浪得虚名的。”大欣感慨地说。
一母田,四个小时之前还是泥巴,如今它已经自己填满成了一块稻田,绿莹莹一片,到夏天它又会变成金灿灿的稻谷,真不错!
大欣心中暗下决心,以后要常回来帮忙,重拾这份与土地紧密相连的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