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散文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作者: 鶑鵅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11:54 被阅读543次

    2018年6月10 日《成都商报》消息,就在6月8日高考结束当晚,四川省乐至县某中学高三(14)班班主任杜老师因在校期间教育屡次上课玩手机、迟到和影响班级的学生,遭溺爱的家长带凶暴打,以泄私愤,致使他全身多处皮外伤、头痛头晕。怀里的三岁娃也饱受惊吓。此事是非分明。被打教师势必受到全社会同情,打人者被网络声讨并被行政拘留、罚款。

    现在媒体大多数焦点集中在行凶者的身份、动机和惩处力度上。身为刚刚送完高三的一线班主任,我则想对杜老师说:“好好养伤,你这么年轻,又是男老师,伤好了以后除非辞职,否则势必还得继续带班。面对新一届学生,别忘了孔子说过的那句话,‘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这并不是说我就比杜老师水平高多少,当班主任的,被学生抱怨、责骂、摔打,实在是家常便饭。只不过杜老师这一次事件摆到了台面上,引起了全民公愤。哲学上讲,有多少光明就会有多少相应的阴影。以此类推,三年管束学生,明处有多少赞美,暗处也会积存有多少怨气,这样世界才平衡。只不过有些怨气被时间的风一吹就散了;有的被环境、人生际遇晃悠着一变,学生就顿悟了老师的好;有的则成了解不开的死结。

    我们为什么要去管学生,因为我们是班主任,约束学生是职责所在。管了不听为什么还要再去管?原因之一是我们是成年人,见不得学生走弯路,视而不见,对不住良心;原因之二,学校对每个班级有行为举止上的量化评比,不管,班级就落后,班主任费被扣不说,级部倒数的班级很容易人心涣散,更何况纪律是学习的保障,德育量化管理对促进学习效率确实有作用。杜老师是14班班主任,想来平行班甚多,班与班之间竞争激烈。学生玩手机、迟到,一个管不了,全班容易模仿,故管束,为了该生成长、为了班级发展、也为了自己的业绩。屡教不改,不改再教,久而久之,师生对立。

    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试图改变别人,发觉徒劳无功。明明带着好意,结果造成伤害,甚至反目成仇。为什么学生听不进善意的劝告?因为真话如“针”,刺破自尊。改正需要刺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幻想,需要承认自己的不完美,需要勇气面对现实,需要意志力克服懒惰,实为人生难事。该生屡教不改,除了自身因素,还有溺爱的家长给孩子撑腰与校规校纪对抗,如此一来该生在班主任面前就有了底气,三个对一个,何必要改,不改何惧?

    打只是最后的感受表达。打之前,有没有破口大骂?有没有咬牙切齿的诅咒?有没有不屑一顾的睥睨?可想而知。

    杜老师在校园里行使的是文明法则,面对学生挥舞着真善美的彩练。校园外面是丛林法则,把班主任放到钱与权的杠杆里,分量就没有多少了。处于弱势的杜老师挨打就发生了。

    有人说劝善也应该讲究方式方法,比如不要站在道德高点,一副审判官的气派,气焰逼人,令人一见就反感。也有人说应该用最柔和的语气来讲最重的话,好比喝苦药配以蜜枣,喝得下去,药才有用。相信吃一堑长一智,杜老师养伤期间也会有所反思。

    《论语》记载,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意思是说,忠心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他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找侮辱。

    杜老师,孔夫子是圣人——教师的鼻祖——遇到这种情况,都不要量化成绩了,班主任费扣就扣吧,弱势的您再遇到这样的学生也就点到即止吧。

    待友尚如此,不识好人心的学生连朋友的半点边儿都沾不上,又何必多费口舌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ul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