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回顾了自己过去7年从月薪7千到入不敷出甚至收入中断再到后来实现被动收入零突破的真实经历及此间的坎坷心路历程。
故事虽然是关于我的,但“看看别人,想想自己”,相信对你也会有不少的启发和警示,尤其是当你陷入以下几个状态无法脱身,那我的故事可能有助于你破除当下的迷局,跳出死循环,重拾人生的掌控权:
1)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职场频繁跳槽,看到哪个行业赚钱,就跳到哪个行业,跳到最后,陷入了“滚石不生苔”的被动窘境
2)本以为升职加薪可以让自己更加快乐,但很快就发现自己付出的代价要远远超过那一点增加的薪资,于是又把希望寄托在下一升职加薪或者跳槽,在一次次希望和失望中无限循环
3)除了每月可以领到薪水,不明白自己当前的工作到底意义何在,每天重复单调的工作内容,无法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
4)当前的工作似乎一切都挺好,待遇好、压力小、有休假,但总觉得似乎自己的人生使命不在于此,但又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内心充满迷茫
5)仅仅因为对当下状态不满想寻求改变,便盲目采取行动,越级跳频,勉强去做一些与自己当下资源、能力不匹配的事情,结果事倍功半,身心俱疲,处境甚至比采取行动之前还要被动
6)跳出舒适圈遭遇失败和挫折后,无奈退回舒适圈,但内心又始终不甘心,内心倍感煎熬
之所以能说的出上面的种种境遇,那是因为在过去的七年中,我也经历过同样的困局,我也在不断的找答案:自己真正的热情是什么?做什么才会让我觉得有意义,而且还能赚到钱?自己的人生到底该如何规划?我追求的生活状态到底是怎样的?我想要成为怎么样的人?
7年间,我不断的用这些问题拷问自己,7年后,我终于有了自己的答案。
还记得2011年大学毕业,我进入到一家国企工作,从事轨道交通设备行业,城市坐标是江苏常州,就在工作的第二年,公司中标了一个海外出口项目,为了提前储备出国服务人员,公司组织技术部门的员工参加雅思考试,好在自己英语基础不错,达到了办理工作签的雅思分数,于是就被安排参与跟进这个大型项目,与同时进公司的同学和同事相比,无疑我是幸运的,当时我也非常的期待项目结束后,能去到海外服务。
虽然工作内容对于一个刚工作一年的小白来说有些吃力,但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真的可以学到很多,平时还可以接触到驻厂的外国客户,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学习他们的项目管理经验和质量管理体系,就在艰苦奋战1年半以后,首批试制样机得以成功交付,自己的工作表现也得到了驻厂代表的认可,在公司老总出席的项目总结大会上,驻厂代表当面赞许了三个人,我便是其中之一,可是,我的努力付出并没有得到我期望的回报,公司拟派出国的第一批人员名单中并没有我的名字,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没有人给过我任何的解释,薪资水平与我的付出也并不匹配,工作第三年每月只有4000元不到,于是,我选择了离开,心想着只要找到一个更加公正、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的平台,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态度一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于是2014年4月,我跳槽到一家大型德企的设计岗,我的工资由第一份工的3000多变成了6000元/月,年终公司会根据经营状况发放2-3个月的年终奖,也就是说当时我的月均收入在7000元左右,当时常州房子的均价也就是6000多,月薪购买力相当于一平米房价,并且每天的工作量最多不超过5小时,非常的轻松和安逸,但就是这样一份别人眼里不错的工作,我很快就厌倦了,半年不到,工作内容对我而言就变成了单调的重复,无法让我获得丝毫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加薪给我带来的快感早已烟消云散,除了工资,我不明白工作对于我的意义何在,我总感觉自己体内有一股力量无处安放,我心里知道我的归属并不在这里,直到某一天,我坐在公司的班车上,一辆载满了牲口(猪)的大卡与班车并行了大概半分钟,我无意识的与其中一头猪对视了几十秒,顿时,我打了个寒颤,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当前的状态本质上跟那头猪并没有多少区别,饲养员每天给猪投递饲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过着“无忧”的日子,什么都不用去担心,直到最后一天被拉到屠宰场,才知道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是幻觉。
如果我也仅仅满足于当前的现状,每天浑浑噩噩上班、下班,乖乖听话,闷头干活,然后每个月就是为了定时领取工资,那我跟那头被圈养的猪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工资慢慢的驯化,沦为工资的奴隶,内心隐隐感到一股莫名的匮乏感和危机感,心想着不能再这样一直被生活推着走,于是我开始大量的学习,试图找寻出路和答案,就这样,我接触到了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书籍,书中提到的“老鼠赛跑”完全就是自己当前的真实写照,“不为钱而工作、让钱为我们工作”、“被动收入”等理念非常的吸引我,但是前提是需要从左侧象限跨入到右侧象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很多的功课,销售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富爸爸为了锻炼自己的销售能力去到施乐从事销售工作,我也就追随了富爸爸的路径,在德企工作满一年后,放弃了对过去职场路径的依赖,转行销售,从零做起。
出于对金融行业的兴趣和憧憬,我应聘到了一家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宜信财富从事金融产品的销售工作(主要是一级市场股权产品,客户起投门槛至少100W),刚进公司,公司“基本法”的考核要求是季度折标业绩需要达到300W,我知道这对于一个零基础、没人脉的外地小年轻来说真的是一个很艰巨的挑战,但既然选择了,也就没有后悔药吃,只得一个劲的往前冲,每天坚持打陌call邀约,到高端商场去做展业,收集潜在客户联系方式,在遭遇无数的拒绝和打击之后,在大数法则的作用下,在第三个月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功开单,客户购买的是我自己本身就很认可的橡树资本的股权项目,橡树资本的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是巴菲特也推崇备至的价值投资大师,而且客户一次性就打款了200W,折标业绩达到了800W,我真的非常开心,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并且顺利通过了公司的考核,拿到了不菲的佣金,但好景不长,公司很快便修改了基本法,考核业绩从当初的300W折标业绩提高到500W的折标业绩,很遗憾这一次大数法则并没有起作用,眼看考核月将近,自己手上根本没有合适的客户,于是无奈主动递交了离职信,离开了公司,这是我第一次品尝到绩效模式的残酷,不看苦劳看功劳。
但离开宜信财富后,我依然没有放弃这条路,富爸爸在施乐做到业绩前3名才选择离开,我怎么能这么快就放弃呢?所以我转而投身保险行业,一方面我知道保险行业的销售培训是比较不错,另一方面,保险业还可以发展团队,这不就是富爸爸里说的other people’s time(杠杆别人的时间吗)?在综合考察之后,我选择了大都会人寿,这一次,完全是零底薪,与公司签订的是代理合同,相当于我成为了保险公司的一个小经销商,卖出保单后才能分享部分佣金,加入保险公司后,我依然很努力,每天坚持一日三访,但很快的,自己能见的客户在2个月内都见了个遍,然而仅仅成交了2单,更不用说发展什么团队了,在保险公司苦熬4个月后再次暗淡出局,这4个月的时间里,我发现了一个很吊诡的现象:
业务做的好的,保客太多,有钱没闲;
业务做的烂的,保客太少,有闲没钱。
只有做的不好不坏的,才勉强比较算的上是有钱有闲。
就拿AM(营业部经理)来说,虽然很少再去开发保户,但需要每天给SM(销售经理)开会,搞各种培训,维护和发展团队,一点也不比其他人有闲,SM除了要自己开发保户还要陪访自己团队的PL(保险代理人),并且新人的流失率非常的高,需要不停的招募新的保险代理人,我在公司的4个月时间中,就亲眼目睹了2位从业超过2年的保险代理人遭遇瓶颈,被迫流失的情况,根本谈不上所谓的被动收入。
站在现今的角度回看宜信财富和保险从业经历的最大意义不在于让我提升了销售能力,而是从中验到了一个之前没有认清的现实,那就是:
任何制度都不是为了解放我们,而是让我们更好的在制度中工作,为这个系统为工作,最终我们只能成为系统的一部分,无法脱离系统,自然也无法获得终极的自由! 只有建立制度的人,才会有真正的系统收入! 只有制定游戏规则的人,才能实现终极的财务自由!
但当时我其实是看不到这一层的,当时只是觉得心灰意冷,怀疑是不是自己选错了路,或者自己的能力有问题,迫于生计的压力,我缩回了舒适圈,开始投简历找工作,因为之前连续的跳槽加转换行业,我得到的面试邀请也非常的少,愿意录用我的,我自己又没看上,当时真的是跌到了人生谷底,从有一份轻松稳定的外企工作沦为当时的社会闲杂人士,自信心严重受挫,差不多又过了2个月,终于在老家应聘上了一家国企,但薪资待遇真的低的可怜,扣完五险一金以后,只剩区区的2700元,讲真,内心真的是有很大的落差,真的是不甘心,不服气,为什么自己在转换跑道后的短短1年时间便落魄到如此田地?
现在回过头来看,并不是追求财务自由这条路错了,而是当时还不懂得“理清”自己,不懂得什么叫“先胜后战”、“谋定后动”,只知道一味的模仿,看见别人(罗伯特清崎)去做销售,自己也跟着去做销售,听说别人通过保险业发达了,自己就一头扎进了保险业,强行去做那些自己当下能量(频率)、资源、能力所不及的事情,殊不知每个人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是不同的,老天赋予每个人的天赋和使命也是不同的,怎么可能会有一条通用路径适用于所有人呢?而一旦真正“理清”了自己,你就会发觉老天早已给你开了一扇门,只是你自己看不见、或者没有做到足够的“聚焦”而已。
先说回在老家国企上班的时候,虽说我嘴上没有抱怨,但父亲其实是看在眼里的,他知道我上班很不开心,他知道我内心其实还是不安分的,对自己也有一定的要求和期待,在2017年的年初,我远在广东的叔公快要过世,因为年轻的时候跟我父亲非常的亲近,想让我父亲过去见他最后一面,在帮忙照顾叔公的过程中,得知叔公的小儿子也就是我父亲的堂弟是开厂的,产业做的也挺大,在堂叔的寒暄之下,我爸便把我的情况告诉了堂叔,堂叔主动提出让我过去帮忙,一方面,我对当时的工作状态并不满意,另一方面当初回到老家也实属无奈之举,便欣然的接受了堂叔的援手,可是,过去以后才发现,堂叔主要的精力并没有放在我所在的公司,也没有给我拟定一个大概的规划和路线,基本上我是处于散养状态,我心里知道堂叔只不过是想还我爸一个人情,公司根本就不需要什么人手,在堂叔公司呆了三个月后,我便主动要求回来了。
我再一次的赋闲在家,这一次我没有急于去找下一份工作,而是开始痛定思痛,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经过反思,我发现无论是转行投身保险业,还是投奔堂叔其实都是抱着“索取”的心态,出于一种想要投机取巧的心理,而不是共赢的心态,投身保险,希望能发展团队,杠杆别人的时间,让别人为我工作,但从来没有想过,我能给予团队什么资源和帮助;投奔叔父,也是想着能直接杠杆他现有的资源,想要弯道超车,把过去一年失去的尽快的找补回来,结果处境反而变得越发的被动,我心里明白如果自己的心态和思维没有摆正,我永远无法摆脱当前的困境,可能是老天接收到了我的悔意,觉得我还有救,我的贵人和老师在我最困顿、最迷茫的时候,给了我很多的指点和帮助,就像当时富爸爸辅导小时候的罗伯特清崎一样,一步步的帮助我“理清”自己,理清我的梦想,理清我的天赋、理清我的热情、理清我的势能、理清我的资源、理清我过去已有的成功,这个不断挖掘内在的过程大概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通过老师推荐的书籍《盖洛普优势识别器》,我挖掘到了自己最突出的五大禀赋:思维、学习、搜集、前瞻、交往。
我意识到自己之所以对每份工作的热情都维持不了太久,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己的学习禀赋,我总是能很快的get到一项新的技能或者熟悉新的工作内容,而一旦这些新的技能被纳入我的能力圈,我便不愿意再每天重复我已经掌握的东西。
而思维、学习、搜集、前瞻四大禀赋又让我在投资领域展现出不俗的资质,自从2014年接触富爸爸被动收入的理念,自己便开始在某知名价值投资教育平台学习价值投资,并从200多万学员中脱颖而出,成为该教育机构的投研分析师,而分析师团队不过区区8人,说是万里挑一也并不为过,我开始逐步看清我之前行为模式背后的驱动因子,我决定要有意识的利用自己现有的天赋和已有的价值势能,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尝试利用自己的天赋和擅长打造了自己的第一个信息资产,现在这个资产也在为我带来了被动收入,出乎意料的是还收到了一位学员的感恩红包,回想当初从事保险业,可以说是求爷爷告奶奶,成交的客户还要求我返点,真的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然而我的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因为在这中间还有一个插曲,这个插曲我同样觉得是老天的安排,正是有了这个插曲,我才从内心真正的认定了自己未来要走的道路,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就在今年6月初,课程录制接近尾声的时候,出于对自己的课程销售情况的不自信,虽然对自己课程的品质有一定的信心,但毕竟自己之前并没有花时间去积累潜在的受众,再加上赋闲在家已经快大半年,军粮问题也不得不考虑,于是便开始更新简历,准备找份工作,打算一边上班,一边维护和打理自己的网络资产,心想着万一被动收入一时无法打通,至少还有一个收入来源。
更新完简历没几天,就收到了面试邀约,工作机会来自一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岗位是项目工程师,主要是帮企业编写知识产权贯标的材料,帮助企业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认定,因为跟质量管理体系是共通的,所以我觉得自己完全能够胜任,而且我觉得这个行业也是个朝阳行业,工作地点离家也仅仅10分钟的车程,这样也可以省下不少通勤的时间,我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维护我的网络资产,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尤其是赋闲在家大半年之后,我意识到找工作的不易,所以对待这份工作,我真的倍感珍惜,因为事务所也才刚成立不久,并没有老同事传帮带,我唯一的同事也仅仅比我早来一个月,在进行了半天的简短培训后,我便开始投入工作,有不懂的我就主动联系南昌总部的同事,有时候一天要打上五六个电话,凭借着自己之前对质量体系的理解和自己的主动询问,2个礼拜以后,我就基本掌握了全套资料的编写逻辑和注意事项,一些加急的文件,我也积极加班配合,不到一个月,我便整理出了一套通用的模板和材料编写流程,可以说是打造好了一个小的系统,新人入职就不用再盲目摸索,直接用我的模板就可以轻松上手。
老板对我的工作能力和态度非常的认可,主动提出给我提前转正,并且给予加薪,原本每月至少一篇的基本工作量被取消(原本超出每月一篇才给予额外稿酬结算,基本上熟练以后每月可以完成2-3个公司的材料编写),现在每写一篇材料就可以直接拿到对应的稿酬(4位数),而且如果通过了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稿酬翻番,基本薪资提升70%,此外,老板明确表明要把我作为分所的核心成员培养,后续公司新人编写的材料,只要经过我的审核,我都可以分得一部分的稿酬,按照这样的薪酬体系,我通过专代考试后,月薪达到5位数可以说是铁板定钉的事,而那个比我先来的同事却被我PK下岗了,一切看起来都非常的美好....
直到....我拿到转正合同的附加竞业协议,里面约定假如从公司离职,2年内不得跳槽去同行业公司,否则需要赔偿公司几十倍的年收入,而公司在这2年内每月只需支付一小笔钱作为补偿(勉强够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开支)
我猛然的发现,升职加薪的代价就是用“自由”来交换
摆在我面前有三个选择:
1、接受这份不平等协议换取加薪
2、拒绝这份不平等协议,继续拿回以前的工资
3、辞职去找另一份工作,以期望遇到一个更好的老板
过去跳槽的经历已经告诉我,第三个方案根本就无法解决问题,只要我走劳务模式这条路,我的命运就注定无法自主。
而其实公司是老家仅有的一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我根本没得其他公司选择,而且我也没有去到其他城市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打算,这个竞业协议其实对我并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只要我签下这个字,我就能立刻得到实质的利益。
拿到协议的当晚,我失眠了,我脑海里浮现出2015年我与那头猪对视的情景,我想起了当年我为什么放弃那份轻松自在的外企工作,我想起了自己费力不讨好的转行销售的初衷,如果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我4年前不就已经有了吗?过去几年我做的一切尝试不就是想要摆脱奴役,争取一个“自主”的人生吗?
的确,我很努力,也很幸运,被解聘的那个人是别人,获得加薪的那个人是自己。 可是,5年后呢,10年后呢?我的工作精力还能保持现在的状态吗?等我35岁,40岁的时候,有一大把的年轻人可以替代我,别说加薪了,很大概率,10年后那个被PK掉的人就变成自己。
那一晚,我再一次的找回了自己的初心,认定了自己今后要走的道路,决定了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
这一次,我真的不想再放弃,不想再在为钱而工作的死循环当中度过自己的人生...
我决定不再走回老路,不再为钱而工作...
我决定成为金主!
金主是什么? 金主就是金钱的主人,是真正懂得金钱运作规律的人
金主是什么? 金主是坚持以梦想为导航的人
金主是什么? 金主是以情绪为指引,但用理智来决策的人
金主是什么? 金主是可以忍受自己没有工作,但无法忍受自己没有事业的人
金主是什么? 金主是以财务资本模式为主、业务系统模式为辅的富人!
金主是什么? 金主是制定游戏规则的人
金主追求什么? 金主追求物质富有、心灵富足
金主追求什么? 金主追求一劳永逸和钱劳永逸
金主的行事准则是什么?
1、凡是不能产生复利的事情不做
2、凡是不能打造成系统的不做
3、凡是没有意义的不做
4、凡是没有热情的不做
如何成为金主?
我的老师告诉我,只需要解封体内五股自由源力——动力、策力、借力、买力、卖力
动力--让你明白你要什么
借力--让你理清你有什么
策力--让你知道你选什么
买力、卖力帮你打通商业,获取现金流
就我目前的情况,目前仅仅是初步解封动力(70%)、策力(30%)、借力(40%)、买力(70%),卖力(10%),我就通过自己的热情和擅长获得了被动收入,当然被动收入还不够稳定,但如果五股源力全部解封,实现自由应该不会是一件意外的事情。
所以在将来的日子里,我将会把解封五力作为自己优先级最高的事情,不再对工作心存幻想,而我的微信公号:吕捷的金主笔记 就是专门用来记录自己解封五力的窗口,记录我的点滴成长,进步与挫折,感悟与教训,而终极目标只有一个——成为金主,实现物有心足,掌控自己的人生。
如果成为“金主”也是你心之向往,如果你能与我的经历和信念产生共振,那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吕捷的金主笔记(LvJie-IB),我们共同进步,结伴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