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要点回顾 | 《初学者的冥想书》汇华读书会第19期线下活动周六慧心,许小红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学习了《初学者的冥想书》,原本两小时的议程,大家意犹未尽,最后延长了整整一小时。许老师经验丰富,从很多方面为大家介绍了这本书,我在导读上记录了许多收获,借此机会刚好重新梳理一下,分享给到大家(欢迎其他小伙伴补充)。
为何冥想——灵性的培育,内外的链接
《反脆弱》一书中曾经提到事物的预期寿命问题,有机生命体的寿命往往随着过去的时间增长而寿命缩短,而非有机的物体往往已存在的时间越长,预期寿命也将越长。而瑜伽、冥想、古琴这类上古之物亦便是如此。
冥想,作为一种灵性的培育方式。通过一系列的锻炼,不断地提升我们的灵性修养,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更容易捕获好的灵感,消散不好的念头,让我们的思路想法更加清晰明了。
灵感、念头与想法各不相同。灵感往往产生于一刹那间,可遇而不可求,是很多科学家、哲学家所无比珍惜的。念头是一种深层次的积累,一种潜意识的体现,无论是信念还是念想,其根之深,往往最终都在一念之间体现了出来,所以如果能将不好的念头慢慢消散掉,自然是件美事。而想法则是经过我们思考和判断后逻辑概念,想法往往以缜密著称,更是一种体系,是行动实践的主要指导者。
我们通过冥想的过程,往往可以突破自我的限制,通过专注、观察、想象体验到超我的境界。打个小比方,在正常生活中,很难觉察到脸庞一个汗毛在飘动,而冥想时可以。在正常生活中,很难想象到被困的难题,与不相关的物体之间的链接关系,而冥想时可以突破常态的束缚,相类似的物体之间都会产生碰撞。所以冥想可以帮我们打破边界的限制,从而达到链接内外的效果。
大脑的四个波段
请原谅我这里回去百科了一下[参1]: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脑工作时会产生自发性电生理活动,该活动可通过专用的脑电记录仪以脑电波的形式表现出,在脑电研究中,至少存在有四个重要的波段。
脑电波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的,可划分为四个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除此之外,在觉醒并专注于某一事时,常可见一种频率较β波更高的γ波,其频率为30~80Hz,波幅范围不定;而在睡眠时还可出现另一些波形较为特殊的正常脑电波,如驼峰波、σ波、λ波、κ-复合波、μ波等。
δ波
频率为1~3Hz,幅度为20~200μV。当人在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或麻醉状态下,可在颞叶和顶叶记录到这种波段。
θ波
频率为4~7Hz,幅度为5~20μV。在成年人意愿受挫或者抑郁以及精神病患者中这种波极为显著。但此波为少年(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要成分。
α波
频率为8~13Hz(平均数为10Hz),幅度为20~100μV。它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的刺激,其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该节律最为明显,睁开眼睛(受到光刺激)或接受其它刺激时,α波即刻消失。
β波
频率为14~30Hz,幅度为100~150μV。当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此波,当人从噩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
在人心情愉悦或静思冥想时,一直兴奋的β波、δ波或θ波此刻弱了下来,α波相对来说得到了强化。因为这种波形最接近右脑的脑电生物节律,于是人的灵感状态就出现了。
简而言之:冥想的练习可以帮助大家进入既不紧张又不完全放松的精神舒适区α波段。在这区域刚刚练习的人容易出现两种极端,一种偏向于紧张,难以静下心来;一种偏向于过度放松,容易睡着,显然这两种状态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模式(当然失眠的朋友可能不这么想),所以当有学员冥想时睡着了,是冥想师很尴尬的一种事,如果是寺庙里的小和尚,可能戒尺已经上身了。
爱的流动与相互滋养
在慈心观这个章节,慧心老师为我们阐述了爱的滋养与流动的问题。慈心必然是好的,是一种正念的发心,它为他人带来温暖、呵护与包容。有了它,这个世界才充满真善美的绚丽。
当然仅仅拥有表面的慈心是不足够的。你要从根本去帮助他人,或者尽量地让他们走得更远。这其实也是一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智慧。在家庭里,如果一个孩子只是单纯地宠着,让着,那么他很可能无法与社会很好地融合。在父母以外的世界里遭受着各种不顺,如果他们能早点自我觉悟或适应还好,如果平时也很顺,突然遇到一个较大的波折,孩子们往往受到的伤害比其他人更深,更难愈合,这也是往往造成自杀等事件的根本原因之一。
公益事业也是这样,如果你只是简单地准备点零食去看望贫苦地区的孩子,虽然你心怀好意,但一定要谨慎而行。他们更需要能够长久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而非不劳而获地品尝一时甜头,这只会让他们产生不公平心理、依赖性;
真正长久的爱一定是交互的,彼此滋养的,无论是恋人、夫妻、亲人、朋友还是陌生人,我们不求回报,但彼此真诚和珍惜,让这份爱走得更加长远。
要点回顾 | 《初学者的冥想书》汇华读书会第19期线下活动其他收获,推荐阅读
《身体从未忘记》:那种找不到任何缘由的疼痛,却会一直持续扰乱自己的身体心境和状态,十分影响生活质量和感受。该书荣登《纽约时报》科技类畅销书榜,通过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分析了创伤对我们身心健康、情绪、专注度等一系列的影响。书中同时也给出了解决方案,探索了一些新的疗愈方式:神经反馈、冥想,运动、戏剧、瑜伽等等,重塑脑神经,以不断净化疗愈。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本书可以刷新我们对于创伤的理解。
要点回顾 | 《初学者的冥想书》汇华读书会第19期线下活动《失落的一角》:它(一个圆)缺了一角,不愉快,于是它一边唱着歌一边寻找那失落的一角。有的角太大,有的又太小,它飘洋过海,历经风吹雨打,终于找到了与自己最合适的那一角,它们组成完整的圆,但是圆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歌唱,所以它轻轻放下已经寻到的一角,又独自上路继续它寻找的征途。。。缺失、追寻、圆满、失落、再追寻,平白无奇的文字间带你思路却展开了无限的遐想与反思,完美与缺失之间又如何判断呢?
要点回顾 | 《初学者的冥想书》汇华读书会第19期线下活动电影《超体》:一场生命的悲歌,人因感情而活着,当对一切都没有了情绪波动,那无异于行尸走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