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 提升你的思维认知的三句话

作者: 赵冰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8-17 21:57 被阅读2次

01

很多事情并没有唯一的最优解,只有做了以后才知道。

很多时候,我们做了一件事,回想起来会觉得:“哎呀,当时我怎么那么笨,早知道,应该那样做就好了。”但事实上,即便回到过去,告诉自己有那个“正确”的选择,你也很有可能还是会坚持原来的做法。

“有钱难买早知道”。你在当时的思维模式、格局和周边环境,无法让你做出最优选择的。所以不要去懊恼,其实永远没有最优的选择。

你在事后复盘时,想到了所谓“最优解”,倒是可以督促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

02

坚持是产生复利的最大武器。

复利一样非常厉害的东西。

这个鸡汤公式告诉你,每天只需要比前一天进步1%,那么一年下来,你的进步将会变成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这就是复利的效应。(这里暂且不去讨论这个公式在个人成长的现实中是否靠谱)

复利效应的公式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就是时间,也就是那个“指数”,就是365次方,时间要足够长才可以。

很多聪明人在投资股票时,可以在短期内赚很多钱,但巴菲特这样的人,他崇尚价值投资,他买了一支股票,可能是30年、40年,长期持有。最后用时间去打败其他人。

故此,坚持,就是复利的最大武器,这也恰是很多人很难做到的事情。当你把一件事情做一年、两年不难,可你坚持做五年、十年,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就好比“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讲的是,要让一个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一旦经过一段时间,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想停下来都难。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万事开头难。

但你只要坚持,产生的效果是你难以估计的。很多聪明人的失败在于没有坚持,而选择了半途而废,“聪明”地选择了更捷径的路。

而这种看似笨的方法,却是最后能够通向成功之路。

03

人的脑海里要能够容纳完全不同的道理,遇事要按照实际情况去使用。

当我成年后,学到不少处事的道理和原则。不过,这也让我产生了一些困扰,因为,我发现很多道理是彼此矛盾的。

比如,刚才我们说了做人要坚持;但也有人告诉你,要学会放弃,放弃是一种智慧。

有人说,人多力量大;但也有故事说,三个和尚没水吃。

有人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思考先于行动;也有人告诉你,先行动后思考,先打枪后画靶子。

有人说,少数服从多数;也有人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上。

......

这些自相矛盾的说法,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哪一个才是我们应该去遵循的原则呢?

我前段时间听到一句话:一个聪明的人,在他脑海里可以同时容纳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此话一出,我就恍然顿悟。

之前,我会认为有所谓“绝对真理”,“极端”的去相信一种想法或价值观。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必须按实际情况去判断权衡,就像中国人所讲的“中庸”和“阴阳”。

中庸,并不是和稀泥;阴阳,也是非常有智慧的平衡。

这让我想起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在国外上大学的时候,学了一门选修的商科。

商科作业是要一些案例分析的论文,会问:这个公司的做法/战略是对还是错?它应该怎样做?

按照我的固有思维,就是先给它一个判断,给它定性,这个是对的或错的,因为它怎么怎么样。

但商科老师跟我们讲了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遇到这些问题,你第一句话永远不要说“Yes or No”,你应该说“Well,it depends...”。也就是你要说,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具体情况才来确定。

这句话仔细想想,特别有意味。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或问题,你真的很清楚地知道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吗?非常难。

有时候你看似正确,其实背后可能是错误。你看似错误,背后又有正确的道理。

所以,我们在真实的场景里面永远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去定,去找出更适合这个问题的答案,这需要我们的脑海里同时存在一些不同甚至相反的道理或原则,以便我们随时调用。

好了,小结一下三个碎碎念:

第一,是这世上的事情没有唯一的最优解,只有你做了以后才知道。

第二,坚持是产生复利的最大武器。

第三,要让你的大脑里,同时容纳不同的道理和原则,按实际情况去使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碎碎念 | 提升你的思维认知的三句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fl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