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货
欧阳键和林晓阳都是在1988年海南热时、从重庆来到这个特区省同一家报社当编辑的。欧阳键比林晓阳要早来半年。报社的王维成主编是欧阳母亲的亲戚,欧阳管他叫表舅。欧阳来报社应聘过招考关时,并不被主管招考的人看好,也多亏了他这个表舅的缘故,所以,当他亮出底牌之后,主管招考的人就暗中放了他一马。
这家报纸是一家新办的行业报纸,人员要求精明强干。欧阳键来了以后,编辑部主任就安排他主持报纸的文艺副刊。他对该版面的设计策划、稿子采用与否就有主导权。林晓阳来后,也被安排在欧阳分管的版面工作。林晓阳只干了一个多月,报社的同行读了他发的几篇稿子,看了他制作的版式、标题,上上下下都赞扬林晓阳文章写得好,而且编报能力强,是块当编辑的料。
报社主编、欧阳的表舅王维成是个四十出头、年富力强、有事业心、有魄力的人。对于怎么办报纸,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做法。他觉得要把一个报纸办好,要在市场经济中站住脚,就要办出自己的特点,就要拒绝平庸。而要拒绝平庸,同行间就要有竞争。林晓阳应聘时,是他亲自把的关。他欣赏这个年轻人的能力,也有心栽培这个年轻人。入行之后,他让编辑主任部把欧阳的副刊版面权分一半给林晓阳。这家报纸是周二报,版面权就一人分管一期。
欧阳和林晓阳这时都是二十多岁的单身汉。欧阳长得高挑、且白净,一表人才。林晓阳其貌不扬,个矮黧黑且骨骼粗壮。报社是刚成立的单位,宿舍紧张,行政科安排他们两人住在同一个小套间。
为了提高办报的质量,报社每个月份都会搞一次评比:评划版、评改稿质量、评标题制作、评按语、也评组稿和采写能力。特区省的报纸越办越多,报业同行之间竞争十分激烈,报纸要生存,就不能不下功夫。欧阳虽说是中文本科毕业生,属科班出身,但文字能力却平平,编稿划版也不太认真。林晓阳来了以后,两人在一块工作,林的水准一显露出来,就把欧阳比得特别的窝襄。有时候,林晓阳善意指出他的某些编辑错误,或给他一些编辑工作方面的建议。心高气傲的欧阳因着有个当主编的亲戚可倚可仗,加上自己又是个文科本科生,对林晓阳善意的劝告不是不屑一顾,就是说,我一个文科本科生,这些还用你来教我吗?
因为他们的作法、想法不一样,以至对他们这个副刊的版面,外界总有反应,说该版的质量很不稳定。
隔一年的年底,欧阳的女友从重庆过到海南来看欧阳。女友来之后,见到了同在一个小套间里住着的林晓阳,就大惊小怪,说,唉呀呀,这个地球也太小了嘛!然后熟人一般与他寒暄。欧阳于是就问他的女友,你怎一来就认识林晓阳了?女友说,什么叫一来就认识?我们以前就是在同一个工厂的。只是我不晓得他咋跑来海南岛嘛,并且还是跟你同在一个报社、同住在一套宿舍。欧阳于是就问了女友林晓阳在工厂时的一些情况。女友告诉他说,林晓阳在厂里原来是个翻砂工人,平时喜欢写点东西,也写得不错,散文在市里还得过奖。后来厂里办了个厂报,就把他调去当了个以工代干的小编辑。有一年,他在厂报上编发了一篇批评稿件,没想到居然把厂里的一个头头给得罪了,于是,把他赶回车间。他呢,先是泡病号不想回车间。再以后,就听说他离开厂子,自己一个人到社会上闯荡。我原先还以为他人在深圳呢,没想到你们居然在同一家报社。
听了女友一番话之后,欧阳就在想:照女友所说的情况,林晓阳这小子肯定是没有什么大学学习的背景。怪不得从来也没听他提过工厂的事,大学的事,怪不得这小子看着一身霸悍气,就像那些杀猪宰羊的屠夫。也就是报社里那些不知底里的人乱吹他的文字功底好。另外,据他所知,报社聘用编辑人员时,那应聘条件是写明了要有文凭职称的。没有这硬件,根本就进不了报社编辑部的门。他妈的也不知是表舅这个主编昏了头,还是办公室管人事的家伙受了他的贿赂,居然让这小子给混了进来。
工于心计的欧阳悄悄去找管人事档案的秘书调查了一番,然后乘林晓阳着不在时,窜进他的屋里,找出他的文凭拿去复印。林晓阳应聘所用的是K大学的文凭。他把复印件夹在给朋友的信中托朋友去查。没多久,内地朋友调查的情况证实了他的猜测:林晓阳的文凭确实是假的!
拿到了真凭实据之后,欧阳去了一趟表舅家里,把查到林晓阳伪造文凭的事情兜底捅了出来。
他的表舅王维成在听了欧阳的汇报之后,表情略微显得有些吃惊,不过很快就淡定了。说,你怎么能去做这种克格勃干的事。你又不是代表组织。你管他有文凭没文凭干什么?你也知道,大家都承认他有水平。而他能达到这水平,如果说不是通过正规的学习途径,只能说明他是自学的,他的知识获得的途径跟别人、跟你有所不同。能通过自学,获得如此系统的能力的人,肯定比一般人聪明。你说是吗?
欧阳很不服气,说,不管怎么说吧,他持一个假文凭来报社应聘,这本身就是在欺骗单位,欺骗组织和你嘛。我认为这是个原则性的问题。
王主编很不高兴地打断他,说,这件事你也别纠缠不休了。我心里有数就行。另外,我说小键啊,我看你还是要多学学人家的长处。你有心计,但那心计要用在业务上才行。要多琢磨事少琢磨人。你看看你编的那版面,那叫什么水平?老是发那些关系稿,标题也不好好拟,语法修辞错误的地方该改的不改,版式也不注重美观……好了,事情就到此为止吧,别出去外面乱说。
欧阳却不愿到此为止。他想,报社里已经有风声要重新调整版面编辑,他甚至听说他们的编辑部主任已经私下在议论,要让他去编辑广告版。编广告版,在报社里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以他一个本科生,业务上居然竞争不过一个高中生,他心里终是吞不下这口气。当然,他不得不承认,林晓阳在业务上始终是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更讨厌的是,只要林晓阳也在作编辑,两个人所编辑的版面一比照,主任就总会用林晓阳编辑的版面敲打自己。还有一点,那就是自己还在聘用期内,报社还没下调令让他正式调入。他打定了主意,写了一封举报信,寄到报社的主管部门去告发。主管部门没多久也派人下来查了一下。编辑部里为这件事一时闹得沸沸扬扬。在调查的压力下,林晓阳的日子似乎不大好过。他已经在托人帮忙另找单位,并已经在打点行李,准备解聘的事一但定下来,马上就走人。
林晓阳在报社里的人缘特别好,同情他的人也颇多。一些人在多方为他奔走,找出路。有人推荐林晓阳到一家杂志社去当编辑;有人介绍他去一家外资公司。同事们也在议论、猜测那个好不好就把这屁大一点事情往上面捅的告密小人。一个假文凭算屁事。现在满世界都是注水肉。文凭是假的,能力、本事是真的不就行了。欧阳似乎也有点内疚,不过,既然已经把事情作到了这个份上,他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没多久,报社人员已经在传说,主编和几个部门头头在为林晓阳去留的事专门开了一个会议研究,已经作出了的决定。林晓阳估计他被辞退的事已经定案了。于是,他去买了一些酒菜,请编辑部一个编辑的娘子烹制好了,邀请报社里几个同事酌别,当然也请了副刊部的同事欧阳。欧阳心怀鬼胎,在席间,看着同事们都真诚地向林晓阳道别,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有点坐立不安。
就在这时,报社办公室主任送过来两封信,分别郑重地交给欧阳和林晓阳。林晓阳先拆了给他的那封信,看完信后便流泪了。欧阳猜想,那小子肯定是拿到解聘通知书了。但同时也纳闷,自己怎么也有一封信?拆了看,就像当头挨了一棒似的,蒙了。稍缓,回过神,仔细看了他的解聘通知以及表舅主编给他的信。那信上写道:
小键外甥:
我今天要出差去上海开一个报纸发行方面的会。下午四点的飞机。所以来不及约你面谈了。而且说实在的,我也不好当面把解聘你的通知交给你。所以还是笔谈为好。我们是亲戚,你母亲(我表姐)也多次来信让我关照你。
但在林晓阳假文凭这件事上你走得远了。林晓阳来应聘时确实是没有大学文凭。但他的文章写的又确实很有才气,特别是他曾经编办过的那些工厂小报,生动、活泼。正是冲着他那一手漂亮的文章和办过报的经历,我们才决定特聘他的。因为他没有文凭,若聘用之后则拿不到厅里给的编辑人员工资指标,有诸多不便。你知道我这个人惜才如命,所以就让他去大街上找人办了一张的假文凭,应付一下。出此下策,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上个月,当你向我揭发林晓阳使用假文凭时,我又不便把此事真相说出来。但我已经告诉过你:到此为止!我却不曾想到,你会出于妒嫉(总不能说是正义吧?)把事情往上捅。关于林晓阳文凭的事,我已经与厅领导和报社的其它领导沟通过了。林晓阳的才华和人品自有公论,继续聘用没什么问题。而且从明年开始,报社的经营体制要有所改变,厅里不再给我们经费。我们将要面向市场,自负盈亏,靠市场生存。所以像他这样的业务好手,别说聘不聘了,我们还只怕他被别家报纸挖走了。
你一直口口声声说他是冒牌货。当然,这一点从大学文凭角度去说,他确实是冒假了(也是我的错),但从学识角度来说(你知道他的能力),说他是正牌货或者说是精品货也不为过。只是你,你的心计、你能力、你的告状、你的妒嫉心,已经让众人反感了。我堵不住部门头头的嘴,用不了两天,报社里的人都会知道此事。既然如此,加上考虑你的实际能力——文字能力平平,交际能力不错,又没心思好好干编辑。考虑再三,你是不便再留在报社了。所以我建议解聘你。关于你的出路,我已经给你作了安排。我跟太华公司的老总联系过(是一家外资企业,待遇很不错,老总是我的同学),我们商量好了,让你去他公司的公关部上班。以你的能力和性格特点,我以为这份工作你是可以胜任的。
望你去了好自为之。
此致
表舅王维成即日下午匆匆
欧阳键在读过表舅的信后,心中先是一阵愤恨,骂一句:他妈的表舅,你他妈的胳膊肘往外拐!不过平心想想,表舅毕竟是在为自己好。况且还给自己找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只是一想到自己一个本科生,一个科班出身的人,专业上竟输给了一个翻砂工出身的家伙,心里就难受。又想,自己做的事似乎也过份了一点,毕竟自己在专业上没有真正用过功,想着想着,一时间百感交集,竟也忍不住流了泪。
1995年
网友评论